望嶽談|濟南起步區:三年「三變」

「一子落,滿盤活」。濟南起步區,是棋局上的關鍵一「子」,三年前的落「子」,讓濟南這座2000多年古城煥發了新生。

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從此濟南跨過黃河,開始了新的征程。獲批三年以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生態保護為基礎,瞄準綠色低碳新城的定位,重點發力實體經濟,高起點佈局產業生態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唯一支持設立的實體性新區,起步區既是濟南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又是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根據國務院批複,起步區從一開始就是「產城河」一體建設,其中新舊動能轉換著眼點是「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著眼點是「城」,保護生態環境著眼點是「河」。三年來,起步區的河、城、產,都發生了巨變。

第一是黃河周邊「生態之變」。起步區建設,使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闊步邁進,更深的意蘊在於,起步區的「黃河時代」,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一部分,生態保護是發展的基礎,這也是濟南起步區的發展基礎。

(起步區生態優美)(起步區生態優美)

如今,漫步起步區,山野河道,農舍隱現;樹木蔥蘢,聚散錯落……一幅新的「鵲華秋色圖」正徐徐展開。三年來,起步區的生態基底更加穩固:太平水庫工程、徒駭河堤防等13個生態項目穩步推進;環境空氣優良指數比率高於全市2.2個百分點,水質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3.4個百分點;水電氣熱污水處理等市政場站逐步投用。

黃河曾像一串「鎖鏈」,將濟南夾在黃河和南山之間的狹長地帶,起步區建設正把黃河做成一串美麗的項鏈,「項鏈」很美,起步區也很美。

第二是濟南北部「城區之變」:一個新濟南「冉冉」升起。濟南對「北起」的定位是「黃河北岸主城區」,起步區「初步規劃面積798平方公里大於現有城區面積726平方公里」,其實就是再造一個「新濟南」,這是「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意味著濟南城建規模之變。

(眺望起步區新城)(眺望起步區新城)

三年來,規劃成果陸續落地。起步區深化細化「1+4+16+N」 規劃體系,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加快完善,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大橋片區總部經濟區等3個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公示,構建了三級鄉村空間規劃體系。黃河大橋複線橋等5條跨河橋隧加快建設,跨河通道謀劃加密至21處,軌道交通7號線、有軌電車T1號線加快施工,黃河大道一期全線貫通,濟太路起步區段竣工,累計開工市政道路212公里,具備通車條件125公里。 山大二院北院區一期竣工,黃河體育中心足球場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一個城市的規模,是包括城區建築、道路、人口、經濟等在內的綜合概念,它是城市能級的重要體現。濟南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中被定位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必須保持足夠體量的規模,才能發揮出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以「起步區」再造一個「新濟南」,讓濟南的城區框架更科學、功能更完善,可以更好地擔負起區域發展重任。

第三是「產業之變」:這是起步區的生命活力所在。

今年3月,比亞迪第7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濟南起步區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亮相。從2021年8月簽約落地到僅用7天完成正常兩個月的工作量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從2023年年產24萬輛,再到今年預計年產30萬輛整車,這不僅僅是濟南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濟南起步區新質生產力發展速度的見證。

更關鍵的是,比亞迪的進駐帶動了整個新能源產業鏈條式發展。除了比亞迪整車項目,濟南起步區還落地了電機、電控、空調、車燈、車架、座椅、氣囊、電器部件、儀器儀表、電器總成等核心零部件項目。

2月26日,2024年春季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會在濟南起步區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製造基地項目現場舉行。這是繼落地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以來,濟南起步區進一步「加碼」新能源產業,開工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製造基地項目。

愛旭太陽能電池項目將助力起步區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根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新能源是起步區「6+4+2」產業主攻方向之一。該規劃同時提出,孫耿太平綠色產業組團以發展綠色循環產業為導向。近年來,起步區已佈局新能源汽車、氫能燃料電池等產業。落地孫耿片區的愛旭太陽能電池項目,將進一步助力起步區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同時也使得孫耿片區發展熱度持續攀升。

三年來,起步區的產業發展經驗「可圈可點」:首先是規劃先行,政策先行,編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佈「新20條」產業支持政策,製定6大產業52條定向支持政策,推出108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系統構建「1+6+108」產業政策服務體系。其次,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僅去年就引進優質項目26個、總投資946億元。其三是重視平台。完成5個合規工業園區認定,正式運營濟南山東省大學科技園,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註冊企業突破700家。中科新經薜高創園等產業載體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引進落地產業化項目73個,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54家。其四是科技創新成果顯現。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在醫學影像等領域實現關鍵部件國產化,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啟動省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國氫科技承擔三項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其五是開放合作實現突破。落戶「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設立首個境外「雙招雙引」工作站。與新加坡合作取得豐碩成果,與南洋理工大學、盛裕集團、吉寶集團、雅詩閣等簽訂了合作協議,落地了山東(新加坡)企業服務中心等合作成果。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濟南城市命運的齒輪,當跨過黃河的那一刹那,就轉變了。古老的泉城,借勢起步區,正迎來新的繁華。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