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長了小疙瘩,30歲女子慌了:我刷短影片說可能是癌!醫生:千萬不要摳!

來源:都市快報

「醫生,我身上長了這種東西,是不是感染了HPV病毒!」

前段時間,30歲的張女士走進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皮膚科主任王一楓主任醫師的門診,顯得格外緊張,「醫生,上週我發現脖子長了這種小疙瘩,刷短影片說可能是絲狀疣,HPV感染,可以致癌的!」她指著脖子上的小疙瘩,一邊向王一楓示意,一邊擔心地說道。

絲狀疣與軟纖維瘤看似一樣其實有大不同

王一楓觀察後寬慰張女士,她這是軟纖維瘤(皮贅),並不會致癌。

軟纖維瘤又叫皮贅或軟瘊,這是一種有蒂的良性腫瘤,常見於中年人或老年人,尤以絕經期後婦女多見,也可見於妊娠期。它不是因為病毒感染長的,而是由疏鬆的結締組織、纖維細胞、膠原纖維等組成,所以長這種類型的「小肉球」,除了影響美觀,並不影響身體健康,不用太擔心。

而絲狀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所致的良性贅生物,屬於尋常疣的一種特殊類型。常見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孕婦、老人等,多見於頸部、眼瞼周圍、腋下等容易出汗的位置。臨床主要表現為膚色、淡褐色、淡灰色的疣狀突起,呈細絲狀,也可表現為橢圓形顆粒狀。數目較多者可達數百個。

王一楓強調:「絲狀疣和軟纖維瘤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皮贅是軟纖維瘤表面是光滑的,由於皮膚老化引起,而絲狀疣是通過HPV病毒感染皮膚引起的,呈細絲狀突起或者是線狀突起,表面比較粗糙,具有傳染性。」

那麼,長了絲狀疣,就是感染了HPV嗎?

王王一楓表示,HPV的中文名稱為人乳頭瘤病毒,雖然有致癌的機率,但是引起絲狀疣感染的病毒一般是低危型的,跟引發宮頸癌的HPV不是同一個亞型,所以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

HPV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有100多種類型,特別喜歡駐紮在人類的上皮細胞。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相關。HPV16、HPV18對宮頸癌最為高危,70%的宮頸癌與這倆有關。預防宮頸癌,除了潔身自好,接種HPV疫苗加定期篩查才是真正的雙保險。

絲狀疣自行摳剪可能會越來越多

「絲狀疣具有一定傳染性,可以通過皮膚直接接觸發生,有浸漬或創傷部位易被感染,正常皮膚也可能發生HPV潛伏感染。還可通過自身接種傳染(即搔抓自己患處皮膚引起其他健康部位新發感染)、間接接觸(共用毛巾、搓澡巾、貼身衣物)等。」

在門診中,王一楓經常能遇到患者用錯誤方式處置絲狀疣,比如用手摳、掐、揪,用繩子勒、剪刀剪,用大蒜塗……「且不說這樣的操作不能完全去掉絲狀疣突起來的角質,也沒有處理掉‘藏’在皮膚內的HPV病毒,過程中還可能會造成皮膚破潰,引起擴散、感染等,最終導致它們‘春風吹又生’,甚至越來越多。」

王一楓提醒,無論是哪種「小肉球」都不建議患者自行處理,摳除、剪掉等方式不僅去除不徹底,還有出血、感染的風險,因此一定要交給專業的皮膚科醫生來解決。

皮贅和絲狀疣雖不是同種疾病,但它們的治療方法非常相似,藥物治療通常效果不佳,臨床常採用雪藏、激光、手術等治療方法。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是目前公認治療絲狀疣的首選治療方法,治療時可以事先外敷麻藥,再進行激光治療,基本可以達到無痛去除,舒適度很高,而且激光治療後一般不留疤痕,患者滿意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