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貿發局鍾永喜:建議京港攜手打造「創新無處不在」新生態

「創新」,是2024中關村論壇的關鍵詞。4月26日,「京港科技創新論壇」在中關村論壇上舉辦,本屆論壇聚焦「加速賦能新質生產力」,搭建平台,促進京港兩地創新主體加強交流分享,推動建立聯合研發,帶動青年人才投身京港創新,為深化兩地創新合作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加快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已成為北京和香港共同的目標,國家將支持北京、香港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納入了「十四五」規劃,京港兩地在科技創新合作上也日漸緊密。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精神,「創新無處不在,人人皆可創新」,他建議,京港攜手打造「創新無處不在」新生態,鼓勵兩地企業參與新經濟、新賽道。

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受訪者供圖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受訪者供圖

傳統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應「守正創新」

新京報:今年是中關村論壇上舉辦的第二屆京港科技創新論壇,與首屆相比,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鍾永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在本屆中關村論壇上,「新質生產力」也成了一個關鍵詞。因此,我們今年的京港創新論壇以「京港協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本次論壇彙聚了京港兩地的科創精英,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推動重點實驗室、高校、科研機構等之間的技術交流與聯合研發,共同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新質生產力。論壇上同時舉辦第七屆「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北京選拔賽,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展示才華和實現夢想的舞台。

新京報:你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

鍾永喜: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後面三個字——「生產力」,這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的要素。新質中的「新」,就是創新,但是國家也強調要「守正創新」,因此我認為不要為了變而變,有很多好的東西是不用變的,一直走得對的方向要繼續堅持。現在香港有很多企業始終堅持守正創新,這是我們對傳統的反思。「質」,關鍵是質優,就是生產力的提升。

我認為,新質生產力應該具有四個特性。首先,是不可被取代性。如果很快被取代,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帶動產業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的技術,一定是關鍵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創新一旦取得顛覆性突破,便會沿著技術創新鏈迅速帶動產業創新,進而形成新質生產力。

其次,持續領先性。即產品不斷更新迭代,具備引領性。比如說,我們的產品生產出來後,要與市場對接,很快就會出現相似的產品,引領性即「可以被模仿,不能被超越」,這樣才能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第三是廣泛應用。如果我們費大力氣搞的研究但是應用範圍比較窄,從研發投入的角度來說,就不是很合算了,因此好的新質生產力,應該具有廣泛應用性,就比如袁隆平研究的水稻,能在全國各地推廣,得到廣泛應用。

最後,是成本效益。凡是涉及發展的投資項目,總要付出相應代價實現發展目標。發展新質生產力,也要堅持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項目效益終歸要大於項目成本,這樣才能持久發展。

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有四個優勢

新京報:北京和香港分別擁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同樣具有豐富密集的科研資源。你認為,香港在助力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作為?

鍾永喜:京港兩地同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科研資源豐富,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集中,京港在人才交流、創客融資、成果轉化等前沿的科技合作上發展空間巨大。京港兩地的緊密交流將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終目標,圍繞這三個方向,香港可以從四個維度去為國家助力,即全球人才、全球資本、全球市場、全球視野。

香港在吸引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一流科創企業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可以服務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科研能力對接;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積累,為企業海外發展提供投融資對接服務。市場也很重要,我們知道,需求可以推動創新,但反過來創新也可以引領需求,香港貿發局在這個全球市場里,也將發揮重要的平台作用,針對兩地科創企業的不同需求,搭建促對接、談合作的平台。

最後是全球視野。在科技領域,企業做科研就像在「打仗」,科技競技場也是戰場,不僅我們在努力,全球都在努力。香港借助聯通世界的優勢,可以為企業提供科技競賽的對策。內地有一句話叫「贏在起點」,我認為眼光還可以看得更遠一些,放眼全球,要「贏在終點」。香港貿發局也開展了「內地企業國際化服務計劃」,為內地企業提供一系列菜單式服務,鼓勵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走出去」,用好全球人才、資金和市場,配置全球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力。

鼓勵在京港商「投資北京再出發」

新京報:去年底國務院批複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示範區2.0版方案),賦予北京新的開放任務,在今年中關村論壇上也備受關注。你認為示範區2.0方案為香港企業在京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有何建議?

鍾永喜:示範區2.0版方案中,有不少便利香港企業在京發展的措施和政策,比如支持港澳台醫生開設診所、幹細胞與基因研發國際合作等等。在方案出台不久,我們已經聽到有香港醫療機構準備在北京新建醫院的打算。

香港一直是北京第一大外資來源地、第一大對外投資目的地,也是第二大對外服務交易夥伴。示範區2.0方案為香港乃至許多外資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我建議借助示範區2.0方案的契機,充分釋放開放政策紅利,精準對接更多企業來京發展。同時,更要鼓勵已經在京的企業,包括1.8萬家港商,參與到北京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參與新經濟、新賽道,讓他們「投資北京再出發」。

新京報:京港兩地在科技創新方面達成了哪些合作成果?未來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鍾永喜:香港貿發局從1997年至今,每年與北京市共同舉辦京港合作洽談會,已經成為京港兩地合作的重要平台。其中,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與香港貿發局共同發起「京港科技協作創新平台」的合作機制,打造了科研合作、市場對接、科技金融等一系列服務體系,推動兩地科創協同創新。

前不久,在「京港科技協同創新平台」框架下,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組團參加「香港國際創科展」,展示科技合作能力與項目,讓專家對話、讓企業對接,京港攜手,幫助全球的科研人才與成果更好地轉化落地。在上週舉行的港深創科園合作夥伴啟動禮中,中關村京港澳青創中心與港深創科園簽署備忘錄,成為園區首批合作夥伴之一,展現京港創科交流合作又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精神。科技是創新非常重要的動力,但創新不單是科技,商業模式、設計創新、工作流程、服務等都可以創新。創新無處不在,人人皆可創新,因此我建議,京港攜手打造「創新無處不在」新生態,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探索創新發展的新途徑,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力,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新亮點。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