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地三尺、潛水十丈:山西消防救援的戰鬥力「天花板」

手一伸,泥就起來了,水草也纏上身——他們要壓下心裡不斷往上翻湧的恐懼,才能潛入水底。

撥開石塊,是米黃色的地板,白色的沙發,碎裂的碗筷——坍塌的樓宇面前,他們的眼熬得通紅,沒日沒夜在這些破碎的生活痕跡里,尋找微弱的呼吸。

他們是山西省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隊員,承擔著全市乃至全省最急難險重的任務。水裡不慎墜落的人和車;故意躍下的輕生者;廢墟下求救的母女……火場、深水、廢墟,他們都得往前衝。

「大傢伙對我們信任,所以把最難啃的骨頭交給我們,把最難救援的區域分配給我們。這份信任不允許我挑肥揀瘦、趨利避害。」在近期的一次媒體座談會上,特勤大隊一站政治指導員胡曉東說。

特勤大隊一站政治指導員胡曉東。 圖源:山西消防微信公眾號特勤大隊一站政治指導員胡曉東。 圖源:山西消防微信公眾號

最深可潛至水下40米

特勤大隊一站承擔著水域救援的重任。

2019年1月1日,在忻州市寧武縣,幾名車友在一處水庫的冰面上漂移,連車帶人掉入水中。「車自身比較重,一下沉到8米深。」胡曉東記得,水結成的冰是一層一層的,救援人員需要一層層破冰入水。

由於水底的壓力,車的擋風玻璃很難撬開。在極低的溫度下搜救二十分鐘後,他們終於把被困人員打撈上岸。救援人員凍得幾乎失去意識,烤著火爐、披著棉衣,也會發抖。後來,這次救援被評選為水域救援經典案例,「這是為數不多的需要破多層冰的水庫救援經歷,在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每一批水域救援培訓中,都會介紹這個案例。」胡曉東說。

胡曉東原本也不諳水性,但在工作中,他需要面對各種各樣複雜的水底環境。

比如,有時會碰到漩渦,還有水草、水蛇等動植物,有的還有鐵絲網,有時候水質很不理想,比如污水井、化糞池,「基本沒有能見度的。」但人會因為各種原因掉進這樣的區域:不小心的,喝多了的,想不開的。

「不論是倖存的,還是遇難的,我們全部要弄上來,給死者尊嚴,給家屬安慰。」在胡曉東看來,潛入水底,最大的困難不是技術上的,而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挑戰。「想像一下,你把眼睛擋住,呼吸也很睏難,還要搜索另外一個人,難度很大。我們按我們的臂長,一臂一臂地搜,雖然有一些技術、戰術,有時候沒法施展,就得全靠毅力和堅持,和天氣、自然災害等各種不利因素對抗。」

特勤大隊一站隊員在進行水域搜救訓練。 圖源:太原消防微信公眾號特勤大隊一站隊員在進行水域搜救訓練。 圖源:太原消防微信公眾號

在特勤大隊一站,水域救援科目已被納入日常訓練,總隊每年也會組織培訓,幫助隊員們逐漸克服恐懼。「我們隊員最深可以潛到40米。」胡曉東說。

「戰鬥力天花板」

除了水域救援,這支隊伍承擔著全太原市乃至全省各類急難險重的極端任務,戰鬥力「在山西基本上是天花板」。

2019年3月15日下午,臨汾市鄉寧縣棗嶺鄉衛生院北側發生山體滑坡,有人員被困。胡曉東跟隨太原支隊第一批增援力量在次日淩晨趕到現場。他們發現,滑下來的山體沒有落到底,而是在半山坡,高低跨度有70米,廢墟呈V形,坡度在70°以上,面積也大,而且土質疏鬆,沒有著力點,救援難度很大。

「三棟樓房壓縮了,樓板像積木一樣被擠扁,大型機械上不去,只能靠我們的手動工具,每一寸土地都要刨地三尺。」胡曉東介紹,起初,他們通過調查走訪、手機信號定位還有搜救犬,瞭解了被困者的方位。後期,生命跡象越來越少,他們就尋找那些瑣碎的生活痕跡,比如黃色的地板,白色的吊頂,木製的沙發,水和泥攪在一起的澡堂——先找到被困者的家,再去找人。

一撥撥隊員輪流在廢墟上挖,指揮員人數少,沒法輪換,就沒日沒夜地一直盯著。一側的山包隨時有可能整個掉下來,還有頂上懸著的幾十噸重的大型建築底座,隨時可能墜落,他們也要監測著它的移動情況。

胡曉東參與了所有「埋壓最深、難度最大、危險係數最高」的救援過程,曆時7天7夜,救出了6名被困群眾。「當時有領導評價,那是近幾年最成功的一次搜救任務,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全部被困者,而且隊內沒有人員傷亡。」

他們也曾參與省外的救援任務。2021年7月20日,河南鄭州遭遇特大暴雨,他們跟隨山西總隊前往河南,先後轉戰洛陽、鄭州、鶴壁,歷經15個晝夜,完成了三個地方的增援任務,「山西總隊是唯一一支轉戰三地的增援隊伍,連軸轉的。」胡曉東介紹,在洛陽,他組織隊伍連續作戰八個多小時,徒步裝運了近一千個沙袋,用最快時間封堵了決堤潰壩;在鄭州,他帶領隊伍,測試水深、排澇排水;在鶴壁,他踏著淤泥扛沙袋、固堤壩。

特勤大隊一站政治指導員胡曉東。 圖源:山西消防微信公眾號特勤大隊一站政治指導員胡曉東。 圖源:山西消防微信公眾號

從2018年後半年到2023年年底,這支隊伍參與的跨區域救援有十多起。「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有需要救援的地方,就應該有我們的身影。」胡曉東說。

「小救援」也是「大事」

而在太原市內,民房起火、雨後排澇,各類日常警情也沒斷過。還有輕生者會給消防隊打電話,隊員總是耐性疏導,最長的一次通話近兩個小時。有隊員說,自己的願望就是警鈴不要響起,「因為作為一支尖刀隊伍,一旦需要我們出動,往往意味著有人遇到了危及生命的危險。」

而在救援中,他們自己也面臨著很多威脅。「有人以為我們是「變形金剛」、「奧特曼」,去了就能解決問題,但其實也會遇到一些不可抗力。」胡曉東無奈,「比如井下救援,有人覺得很簡單,下去把人撈起來不就完了嗎?但裡面可能有有毒或者易燃易爆氣體。」有時候,救援人員用了很長時間、竭盡所有辦法,依然沒能救援成功。

但他們依舊盡全力做好每一次救援,儘管有些警情沒那麼轟轟烈烈。比如,老人不小心把自己鎖在家裡,消防員幫忙破了門,本以為事情結束了,但一兩個月後,老人送來了錦旗。「我們以為是很小的一次救援,但對老百姓來說是了不得的大事。」隊員說。

特勤大隊一站。 圖源:太原消防微信公眾號特勤大隊一站。 圖源:太原消防微信公眾號

工作了20年的胡曉東本有機會調整崗位,但他總覺得「捨不得這個最直接、離老百姓最近的崗位」。這是最能給他溫暖和成就感的工作,「救出的某個生命,都可能是家裡的頂樑柱,或是誰的孩子,誰的父母。」

新京報記者 彭衝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