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兩個月,睡虎地秦簡主人「喜」複原頭像亮相展覽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4月30日,「惠此簡書——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展覽在湖北省博物館南主館開幕。記者從湖北省博物館獲悉,本次展覽共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和木牘29件,同時還展出竹簡主人「喜」的3D複原頭像。

睡虎地墓地位於湖北省雲夢縣縣城西岸。1975年11月至1976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掘了12座秦墓,墓葬時代屬於戰國末到秦代。其中11號墓出土1000餘枚竹簡,4號墓出土兩件木牘,這是我國最早發現的秦簡牘。

從11號墓出土的《秦律十八種》,共201枚。這類簡的每條律文末尾都記有律名或律名簡稱,整理者命名為「秦律十八種」。它是秦國所製定的關於農業、糧倉、貨幣、貿易、徭役、置吏、軍爵和手工業生產等方面的各項制度。每種律文均為按需要摘錄,並非全文。

《秦律十八種》。湖北省博物館供圖《秦律十八種》。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同樣從11號墓出土的還有《法律答問》,它出於墓主頸右側,共210枚,篇題由整理者擬定。簡文內容共187條,採用問答的形式,對秦律的一些條文、術語以及律文的意圖作出明確解釋。從內容範圍看,其所解釋的是秦法律中的主體部分,即刑法。《法律答問》中很多地方以「廷行事」即判成案例為依據,反映出執法者依據以往判處的成例審理案件,當時已經成為一種制度。

《法律答問》。湖北省博物館供圖《法律答問》。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4號墓出土兩件木牘為黑夫、驚二人的家信,書寫時間為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家信。信中講述他們從軍到淮陽,向家裡問候和要布、錢等事,反映了秦統一六國戰爭中的一些情況,有助於瞭解當時的家庭結構、軍事制度和軍事形勢。

這些出土竹簡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和文書,木牘是出征士兵寫給家人的書信,保存比較完整,字跡清晰,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為研究戰國晚期至秦代的歷史提供了前所未見的豐富材料。

此次展覽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秦簡重光」介紹了睡虎地墓地的基本情況以及簡牘的出土情況;第二部分「惠此簡書」對簡牘的內容做了簡要介紹;第三部分「江漢入秦」展示了秦簡牘出土在湖北地區的歷史背景及其反映的社會狀況。

據瞭解,本次展覽位於湖北省博物館南館三樓特展廳,展覽時間為4月30日至6月30日。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