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報告發佈季丨中國平安定性數據披露相對詳細,普惠金融披露標準尚未統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實習生羅朵兒 寧一晗 廣州報導

今年5月1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將正式施行。按照《指引》,上市保險公司共有五家納入強製披露名單。

截至4月底,五家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均已公佈了2023年年度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

總體來看,五家險企2023年碳排放總量漲跌存在差異,綠色投資及綠色保險保障金額方面基本保持增長態勢。對於《指引》提出的鼓勵披露普惠金融的要求,各家險企目前尚未有統一的定量披露的標準,以定性+定量結合為主,披露口徑也不一。此外,五家險企披露細緻度與上年度基本相當,而無論從定量還是定性數據來說,中國平安在披露細緻程度上都更勝一籌。

碳排放總量合計較去年上升

對比五家上市險企碳排放數據披露情況,披露詳細程度與上年基本相當。具體來說,五家險企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的碳排放總量排名前兩位,同時也是五家險企中兩家碳排放總量下降的險企,分別下降了11.16%和2.60%。與2022年相比,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三家碳排放總量較去年有所上升,其中中國太保較去年同比上升7.04%,中國人保同比上升26.18%,新華保險同比上升62.04%。新華保險披露顯示,由於2023年全面復工復產以及合肥數據中心的投入運營,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較2022年均有所上升。從總量上來看,五家險企碳排放總量合計較上年有所上升。

(數據來源:上市險企ESG報告)(數據來源:上市險企ESG報告)

從披露詳細程度來看,中國平安是五家中披露詳細程度最高的,平安連續兩年對碳排放數據進行細分,分為「職場運營」和「自營物業」兩大類別,並分別計算了兩大類別的範圍1和範圍2排放。由於保險企業在範圍3(企業價值鏈中所有其他的間接排放量)的排放量相對較小,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選擇將與員工差旅相關的碳排放納入範圍3進行公開。

人均碳排放量是評估險企低碳運營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2023年除了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其他三家險企都披露了人均碳排放數據。其中,中國平安的人均碳排放量略有下降,其餘兩家險企均呈上升趨勢,中國人保的人均同比增幅超50%。就數據公開的連續性而言,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均已經連續四年公開了人均碳排放數據。

綠色投資規模增速明顯

4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於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加強重點領域綠色保險保障和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支持方面均提出了多項具體指導意見。

結合ESG報告披露指引,記者梳理了上市險企在綠色投資和綠色保險保障等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出5家險企在「綠色投資」和「綠色保險保額」這兩個維度大體呈現正向增長。

(數據來源:上市險企ESG報告、年報)(數據來源:上市險企ESG報告、年報)

綠色投資方面,五家險企的投資規模較去年均有增長,但規模差距較大。其中,中國人壽以超4600億元的投資規模居於榜首,體量相對其他險企更大,且仍較去年有6.98%的增幅;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在規模超千億的基數上也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而中國人保增幅達70%,增幅排名第一。

從險企披露的投資方向來看,目前綠色投資主要投向綠色技術、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項目。

在綠色投資品種方面,除太平洋保險外,其餘四家均披露了綠色投資的品種,其中綠色債券佔據大頭。從當年綠色債券在綠色投資中所佔比例來看,中國人保佔比76.28%,中國平安與中國人壽均超過60%,新華保險存量綠色債券規模佔2023年綠色投資規模18.63%。

2023年,五家險企綠色保險保障金額大部分呈增長趨勢。按照保額總量計算,從高到低依次為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其中,由於太保2022年綠色保險保額只披露了部分行業,因此兩年數據無可比性;新華保險綠色保險金額增長超2倍,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也呈現兩位數增長。中國平安的綠色保險保障金額降幅則達72.37%,但綠色保險保額保費收入相對上升了48.56%。

除了數據表現可觀,2023年險企綠色保險產品創新也不少,如中國太保創新開發碳資產回購履約保證保險等 27 款行業首單產品;平安產險在浙江湖州開出首張可持續發展(ESG)保險保單,為全國率先落地的首批 ESG 保險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險是近年來保險公司在綠色保險領域內爭搶的重要地盤。險企年報顯示,2023年人保財險新能源車承保數量同比增長57.7%,太保新能源車險同比增長 54.7%。截至2023年底,中國太保為 310 萬輛新能源車提供保額約 7.7 萬億元。中國人保為新能源汽車保險提供保障17.7萬億元,為新能源車主提供理賠超273萬次。產品方面,平安則在業內首次推出了《新能源汽車三電延保》產品,總保障最長可達8年60萬公里。

平安詳細披露普惠保險數據

最新《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指引》提出:「本所鼓勵金融、醫療、電力、通訊、公用事業等行業的披露主體披露報告期內產品和服務的可獲得性(如普惠金融、普惠醫療等)相關信息。」《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指引》並未對金融行業提出專門的披露要求,上述對普惠金融的鼓勵性披露是唯一一項與金融機構相關聯的披露指引。

鑒於此,記者梳理了各家險企ESG報告,各家險企對普惠保險的統計口徑不一,除中國平安有專門針對普惠保險列出詳細的定量數據外,其他四家險企在普惠金融服務方面的數據以定性+定量披露為主,且多與鄉村振興類保險歸在一大類進行披露。

具體而言,中國平安是唯一一家按明確口徑披露了普惠保險的險企。中國平安旗下平安產險將農業保險、農機保險、農房保險、小微企業經營保險、殘疾人人身保險、鄉村人口人身保險納入普惠保險範疇,2023年普惠保險金額173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近兩成。另外,中國平安不僅披露了普惠保險的數據,也詳細披露了普惠保險投資的數據。2023年,平保安險資金普惠投資 228億元,較上年增長超過180%,投資方向以債券和金融產品為主。

此外,平安還披露在2023年度為近229萬小微企業提供了超 200 萬億元全險種風險保障,累計賠案超168萬筆,賠款金額超32億元;縣域鄉村服務觸點超3.3萬個。

除平安外,其餘險企也在不斷拓寬普惠保險覆蓋範圍。

中國人壽披露了其提升普惠型醫療保險能力,促進惠民保項目 145 個、覆蓋城市 262 個、理賠服務超 900 萬人次,賠付超 23 億元;同時聚焦新市民群體的風險特點和需求,開發新市民保險專屬產品 20 款,為超 600 萬新市民累計提供風險保障金額 245 萬億元,為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租房等新市民群體提供理賠服務 6.3 萬人次,理賠金額超3億元,為互聯網用戶提供超3億次保險理賠服務。

中國人保則著重加強中小微企業保險服務供給,通過「小微助貸險」「政銀保」等業務模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幫助 5.08 萬家 / 次中小微企業及其經營者、個體工商戶獲得貸款或融資金額 181 億元。

太平洋保險不斷創新普惠保險產品供給體系,壽險惠民保在辦項目 44 個,覆蓋全國 15 個省、77 個城市,服務超 2000 萬參保人;成功打造「滬惠保」行業標杆,累計參保人數超 625 萬人。同時推出「滬惠保」2023 年度特定人群關愛計劃,為上海市環衛工人提供4萬餘份關愛保障。

新華保險重點構建覆蓋全面、針對性強、價格實惠的普惠保險產品體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向長尾客群的觸達能力。聚焦老年人、兒童,以及快遞騎手、貨運物流人員等靈活就業人群,推出貨運物流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等10餘款普惠保險產品提高達定群體的保障力度。2023年,新華保險服務小微客戶超5萬戶,保額超 3700 億,服務企業年金中小微企業客戶150餘家,支持中小微企業投資 106.29 億元,為中小微企業減免租金 5400 萬元。

(編輯: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