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出個未來,是我們青年人該有的志氣」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日前揭曉,上海共有2名個人、1個集體獲得表彰,分別是: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浦東海事局海區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海巡01」輪船長詹春珮,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部大型郵輪建造管理團隊。

浦東海事局海區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海巡01」輪船長詹春珮。(上海海事局供圖) 浦東海事局海區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海巡01」輪船長詹春珮。(上海海事局供圖)

無論是推動國產大飛機C919試飛取證、首架交付、商業首航,抑或是讓我國大型郵輪研製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還是以課題研發提升中遠海監管效能,上海青年正立足崗位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百餘年前陳獨秀的闡釋,如今生發出更生動註解:「我們願乘時代春風,執炬向前、綻放躍動,不斷書寫奉獻青春的時代篇章。」

「四個120天」拚出未來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部大型郵輪建造管理團隊。(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供圖)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部大型郵輪建造管理團隊。(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供圖)

赴北京領獎後,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部大型郵輪建造管理團隊領隊、公司團委書記馬玉麟返滬後又投身加班加點:國產大型郵輪「2號船」實現入塢連續搭載,以更高效、更有質量的建造推動其順利交付。「獲獎的驚喜都化作了繼續奮鬥的動力。」

這是一支76人的團隊,他們曆時8年科研攻關、5年設計建造,造出了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

大型郵輪是國家製造業、科技水平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設計圖紙15萬餘張、整船零件數2500萬個,所用電纜長度4300多公里。

最難的坎,當屬「四個120天」。為確保「愛達·魔都號」如期交船,團隊推出「奮戰120天」計劃,先後聯動和管理361家一級供應商、1105家二級配套企業,與全球30多個國家超過5000名工程技術人員緊密協作,構建起多中心、分佈式、可迭代的郵輪工程組織管理模式。

「當時國際上並不看好我們,認為無法如期完工。」馬玉麟回憶道。第一個120天里,團隊建立「兩班製」機制,追趕進度;隨後建立專班,打通出塢堵點;再後來相繼攻克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動力系統、綜合電網等關鍵核心技術;到了最後一個120天,千人隊伍登上郵輪,在試航中「查漏補缺」。「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但沒有人說放棄,大家團結一心,要拚出個未來,這是我們青年人該有的志氣。」

今年1月,身繫「敦煌飛天綵帶」的「愛達·魔都號」完成商業首航。幾代中國造船人的夙願,塗上了青春追夢的顏色。「一定會有更多的國產大型郵輪航行在世界各地,為我國的對外交往、海洋強國戰略續力遠航。」

挑戰性越高,越要幹出成績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上飛公司供圖)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上飛公司供圖)

「要快速實現大飛機規模化系列化發展。」這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的心願。

李青自小喜歡飛機,家附近有個青少年航模製作培訓機構,就近學習航模製作。大學畢業進入上飛公司後,他從基層工藝員做起,到型號線上的技術帶頭人,再到總裝車間主任,與大飛機相伴了15年。

飛機裝配和試飛現場是最吃勁的地方。剛入職的李青,便和ARJ21飛機裝配技術打交道。每天研究數據、數模、圖紙,還得跑現場、看問題,緊盯自己所負責的十幾份工藝文件。通過查資料、看實物,他逐步解決了裝配過程中的一些難題。「挑戰性越高的工作,我越要幹出成績!」

如今,作為現場主抓生產的負責人,李青更忙了。爬貨艙、鑽機頭,盯現場、忙生產。「做什麼都要精益求精,決不能把問題帶到天上。」

尤其是圍繞「模塊化製造」理念,李青帶隊策劃以技術優化為引領的產線提速,通過細分生產管理單元、建立現場管理標準等,形成批量生產現場固定方法體系,將飛機總裝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去年,他帶領團隊累計完成5架C919交付機的製造。

文:佔悅

編輯:傅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