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轉板第一股遭審計機構“翻臉”:中信證券新“國九條”後再度身陷投行輿情風波

新“國九條”及其系列配套政策再度明確嚴監管主基調。嚴監管之下,一些昔日羨煞旁人的明星公司、明星投行項目突然遭遇滑鐵盧。

近日備受熱議的觀典防務和中信證券即為典型案例。

觀典防務曾為明星企業,繼2021年11月15日成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後,2022年5月25日成為科創板轉板第一股。然而,其日前披露的2023年年報卻顯示,淨利潤縮水超七成,審計報告帶保留意見;隨後,觀典防務被上交所問詢。

觀典防務遭殃,其保薦機構中信證券被拉入輿論漩渦,這已經是中信證券近50天以來第三次因為投行項目引發輿情。

迄今,針對觀典防務轉板的宣傳材料,仍掛在中信證券官網顯著位置;此前的4月12日,其剛剛因中核鈦白事件被立案調查。

“我們到底怎麼了?”就連中信證券投行相關人員也很疑惑。中信證券已經成為監管嚴查對象,昔日“券業一哥”嚴查,亦是監管雷霆手段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嚴懲資本市場亂象的一個切面。

“嚴懲之下,無論是中介機構、擬IPO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難免將經曆陣痛,但從長遠來看,則是對資本市場生態建設的淨化和完善。”受訪人士直言。

科創板轉板第一股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

對於觀典防務,中信證券頗為重視,派出優質投行團隊。

觀典防務的兩位簽字保代,分別是中信證券投資銀行委員會執行總經理趙亮和投資銀行委員會高級副總裁紀若楠。兩人均有豐富的保薦業務經驗。

在中信證券一些公開信息披露環節的某保薦代表的簡曆中,被著重提到“擁有暢通的監管溝通渠道及豐富的投資銀行經驗”。

昔日科創板轉板第一股,無論對於機構、企業,乃至一些監管環節,都可謂是明星項目。

但其驟然變化令市場始料不及。

觀典防務日前披露的2023年度報告顯示,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其出具帶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對2023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告內部控製出具帶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隨後,由於2023年度審計報告涉及保留意見事項、內控審計報告涉及否定意見事項,觀典防務被上交所出具問詢函。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無人機禁毒產品研發與服務產業化的企業,觀典防務曾為明星企業。

2015年4月15日,其在新三板掛牌;2020年7月27日,成為首批進入精選層的企業;2021年11月15日,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觀典防務成為首批81家上市企業之一;2022年5月25日,觀典防務轉板科創板,成為科創板轉板第一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北交所成功轉板科創板的上市公司。

然而,科創板上市尚不足2年,觀典防務卻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所為何因?

根據其年報和內控審計報告,觀典防務2023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告內部控製在資金審批、對外擔保、銷售循環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會計師無法判斷預付長期資產購置款的性質和商業合理性,未能對用於質押擔保的定期存單獲取相應審計證據,無法判斷公司相關事項披露的完整性。

非標審計報告之下,觀典防務業績同樣大幅縮水。

根據Wind,其主要財務數據於2019-2022年間持續高增長,卻於2023年大跳水;以淨利潤為例,2019-2022年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2023年卻驟降71.30%。

50天內三陷輿論風波

觀典防務轉板不足2年業績即變臉,當初為其轉板服務的中介機構盡職情況如何?

保薦觀典防務轉板的中信證券成為各方關注焦點。這已經是中信證券近50日內第三次深陷輿論漩渦。

這也是新“國九條”發佈以來其第二次因投行項目而引發輿情。

3月22日,中信證券被質疑在聯綱光電問詢回覆中懟交易所,隨後被深交所啟動現場督導;4月12日,新“國九條”發佈當日,中信證券因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半月之後,觀典防務被出具非標意見再度將中信證券拉下水。

中信證券到底怎麼了?

中信證券投行人士對此也很疑惑。受訪人士告訴記者,早年間,中信證券投行業務曾經有過打法相對激進的階段,但2021年監管反複強調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以來,合規風控一再趨嚴。

該人士明顯感覺到,去年下半年以來,業務日漸艱難。

“起先,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IPO節奏放緩,可做項目大幅減少,投行收入銳減;3月以來,陸續有頭部券商投行被監管點名並引發輿情,中信證券成為重災區。”受訪人士透露,“現在是業務難做,還要應對負面輿情。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我們自己都理不出頭緒、找不到原因了。”

觀典防務業績變臉,同樣讓受訪人士感到困惑。

以前的確是各方看好的明星項目,轉板不足2年即出現大量問題。中介機構沒有責任嗎?恐怕難以完全脫離干係。但其當年轉板,是各方嚴格審核之後才得以成行,各個相關方的責任又當如何公平界定呢?”

多家券商正被巡視組駐場檢查

根據多位受訪人士透露,目前多家券商正在被巡視組駐場檢查,中信證券是其中之一。個別券商已經是2023年以來第二次被巡視。

“券商會格外小心,業務風格格外穩健,也更怕出現輿情事件。”多位受訪人士表示。

根據受訪人士透露,中信證券近期連連引發輿情,與嚴監管力度加大密切相關。

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會計所”)對上市公司問題視而不見、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而被罰的案例數量與處罰力度均明顯加大,因此,敢於幫助企業“美化”的會計所大為減少,使得企業問題更易被暴露。

過去,營業收入提前確認現象比比皆是,很多審計師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其是碰到行業景氣度欠佳時,審計師會適度給企業預留美化通道;如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正是監管嚴查重點,審計師和會計所不敢再鋌而走險,更多企業問題暴露出來。”某會計所合夥人告訴記者,“觀典防務被出具非標意見或也與此有關。”

另一方面,由於IPO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於三分之一、年後滬深交易所尚無新受理項目、大量擬IPO項目正在排隊撤材料,使得正常推進IPO進程的項目被查概率顯著增大。

外加中介機構延伸檢查與現場督導力度的加強,投行被查的概率隨之大增;又因目前尚有多個在途IPO項目者以頭部券商投行為主,中小券商已經鮮有正在推進的IPO項目。

因此,頭部投行被查與被罰的概率均相對更高,穩居投行業務冠軍的中信證券,自然成為監管關注重點。

另因中信證券於3月22日被啟動現場督導,更是使其成為嚴監管重中之重,其問題被發現的概率也隨之大增。

成為嚴監管對象,中信證券或被發現多少問題尚不可知,當前清晰可見的是,其業績已經明顯滑坡。

以營業收入為例,2022年以來持續下滑,2021年營業收入曾經達到765.24億元,2022年、2021年分別同比縮水14.92%和7.74%,2023年營收降至600.68億元,今年一季度再次同比下降10.38%。

其中,投行,尤其是IPO業務,是其業績下滑的主要拖累因素之一。

根據Wind,今年1月1日-5月7日,中信證券IPO募資金額僅為50.66億元,約為2023年同期的18.40%,2022年同期的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