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風光不再:連虧三年,四年兩度被ST

摘帽未滿三年,加加食品再遭「ST」。

從經營狀況來看,加加食品淨利潤連虧三年:自2021年虧損至今,累計虧損金額超3億元。不僅如此,年審會計師對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指出公司在關聯方交易內控、投資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自4月30日起,加加食品公司股票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加加食品變更為ST加加。

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公司兩次被實施「ST」風險警示,這對其市場形象和投資者信心造成了打擊。受此影響,公司股價在近期連續下跌,截至5月9日收盤,加加食品報收2.24元/股,單日跌幅為4.27%,公司總市值約為25.8億元。至此,加加食品的股價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4月30日至5月9日)收盤下跌,總市值累計蒸發約7.26億元。

淨利潤連續三年虧損、股票被「戴帽」、股價連跌之外,加加食品還接連收到監管關注函和年報問詢函、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醬油第一股」的光環正在褪去。

總市值較最高點蒸發近八成

關聯交易遭監管關注和問詢

加加食品的股票發行價為30元/股,上市以來,公司總市值也曾多次突破100億元,最高點出現在2015年6月,衝高至111億元。

然而,今年4月30日起,加加食品的股價連跌五個交易日,截至5月9日收盤,公司總市值只剩25.8億元,總市值較最高點蒸發近八成。

對於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加加食品在5月7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頻繁戴帽成習慣了。」「成本4.7元何時能解套。」公司股價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股吧里股民們怨聲載道,有人開始揣測加加食品是否要退市了。

股民們對企業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反饋在了股東數量的變化上。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自2023年4月以來,加加食品的股東戶數持續下滑,截至2024年3月31日,其股東戶數為34797戶。

加加食品近年股東戶數情況,截取自Choice金融終端數據。

一邊,是亟須安撫的股民情緒,另一邊,公司的壞消息仍在持續傳來。

5月7日,加加食品在一天之內先後收到來自湖南證監局的監管關注函和來自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

2023年度,公司被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涉及事項主要為加加食品委託關聯方寧夏可可美和寧夏玉蜜澱粉代加工味精。2023年度,加加食品味精產品貢獻收入1.78億元,佔比12.27%。寧夏可可美、寧夏玉蜜委託加工產品佔同類產品產量的比重為88.64%。

審計報告指出,代加工生產中,實際噸耗超過協議約定的標準噸耗。經核算,2023年度超標準耗用原料、輔料等計5118.04萬元,加加食品將該筆損失確認為應收寧夏可可美及寧夏玉蜜欠款,計入其他應收款。

交易背後,寧夏可可美受卓越投資控制,而寧夏玉蜜又是卓越投資間接參股公司。同時,卓越投資為加加食品的控股股東。因此,上述兩公司均為加加食品的關聯方。

據瞭解,寧夏可可美因債務糾紛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寧夏玉蜜已被列為限制高消費被執行人。2024年3月,因環保問題,上述兩主體已停產,上述損失款能否收回存在不確定性。

對此,年審會計師「無法判斷上述應收款項形成的原因及資金佔用的性質」。根據加加食品《2023年度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彙總表》,上述往來款項的形成原因為「委託加工損失承擔」,往來性質為「經營性」。

因此,深交所和湖南證監局均對加加食品在關聯方交易內控及存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一事提出諸多質疑,比如,公司是否採取措施向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就委託加工業務對公司造成的損失進行追償等,要求加加食品做出解釋。

深交所還要求加加食品自查並說明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其他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情形,或者通過關聯公司與加加食品開展無商業實質的交易、佔用公司資金的情形。

加加食品被年審會計師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還涉及加加食品投資的湖南樸和長青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樸和基金」)對外股權投資交易的意向金本金及利息未在協議約定的有效期內收回、子公司加加(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數字」)發生多起訴訟案件等事項。

對此,深交所要求加加食品說明公司的投資管理、子公司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對下屬子公司是否開展無商業實質的貿易的排查情況以及是否影響公司當期收入確認的準確性,公司就相關事項擬採取的解決或整改措施。

淨利潤連續三年為負

加加食品的持續經營能力遭到質疑

貝殼財經記者仔細分析深交所對加加食品下發的問詢函,發現一共包含8項大問題,數十個小問題,除了對帶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報告涉及事項格外重視,加加食品的持續經營能力也遭到質疑。

加加食品最近三年業績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加加食品最近三年業績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從財報來看,2021年至2023年,加加食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5億元、16.86億元和14.54億元,營收規模逐年下滑;連續三年扣非前後歸母淨利潤孰低金額為負值,分別為-0.96億元、-0.93億元和-2.0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加加食品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股份數均超過其持股比例的99%且被全部凍結;公司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實際控制人楊振、肖賽平、楊子江均為失信被執行人,卓越投資被申請破產審查。

由此引發了深交所對加加食品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質疑,要求公司結合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相關債務糾紛、合約糾紛的進展情況,說明相關事項是否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已採取或擬採取的應對措施。

而在此之前,加加食品4月11日曾發佈公告稱:「因申請人的破產申請還在審查階段,法院是否受理該申請尚不確定。後續卓越投資是否進入破產程序尚存在不確定性,是否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也存在相應不確定性。」

上市後發展緩慢

去年營收在A股調味品板塊排倒數第四

加加食品成立於1996年,於2012年1月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21年迎來上市後首個虧損年。

對於首度虧損原因,加加食品歸結為:新冠疫情、消費需求疲軟等,調味品行業整體受到衝擊和考驗,企業經營環境複雜而嚴峻,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直到2023年,公司仍未扭虧。對此,公司再次給出解釋:主營產品銷量有所減少,銷售價格低迷;鄭州公司停止生產經營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和人員離職補償;公司積極探索新市場、新模式,持續線上線下同步的多元化佈局,加大對線上廣告宣傳投放費用。

對於加加食品業績滑坡的原因,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其業績不理想,既有其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競爭因素。整體來看,主業不強,副業太弱,戰線太長,也沒有太多的差異化;疊加其市場體量比較小,利潤比較低,話語權也不足;因此,在市場競爭持續加劇下,整體表現不佳。

連虧三年的加加食品在行業中處於怎樣的地位,近年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目前A股的調味品板塊共有18家上市公司,剔除3家因招股書披露時間較晚導致2012年業績數據未被抓取的公司,還剩15家。從年度營業收入的角度看,2012年,加加食品的營收在15家A股調味品上市公司中排在第6位,2015年下降至第8位,2017年回升至第7位,2020年又降至第8位,2021年進一步下滑至第12位,2022年和2023年,加加食品的營收在15家A股調味品上市公司中均排在第13位。

另外,2022年和2023年,加加食品的營收在18家A股調味品上市公司中均排在第15位。

加加食品上市以來曆年營收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加加食品上市以來曆年營收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記者梳理加加食品曆年財報發現,上市10多年來,其營收始終徘徊在14億元至21億元,未有明顯突破。2020年12月23日,加加食品名譽董事長楊振面對投資者的提問時表示:「加加食品上市後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後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