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環資委李高:推動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的建設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實習生雷椰、記者李迪甘斯玉 北京報導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綠色低碳發展是必然選擇。

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製定國家發展規劃,實施國家戰略,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並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高,主辦方供圖)(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高,主辦方供圖)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高在2024第三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離不開有力的金融支持,離不開充足有效的資金,發展氣候投融資就是要通過引導性、支持性、激勵性的政策工具,有效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充分動員全社會力量和資源來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氣候投融資試點取得成效

2022年,在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在23個地方開展了氣候投融資試點。

李高介紹,一年多來,試點地區在探索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和創新性的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開展了頗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廣州南沙新區出台了《促進氣候投融資發展的十條措施》,上海浦東新區積極探索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四川與重慶簽署合作備忘錄,依託氣候投融資試點,深化成渝雙重經濟圈生態環境合作。

同時,李高指出,氣候投融資工作還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挑戰。他進一步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緊緊圍繞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來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要錨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要求,緊密結合地方能源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因地製宜探索氣候投融資實踐路徑,促進氣候投融資與相關領域工作的有機銜接,加大對高質量氣候友好型項目和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

二是著力提升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要以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建設為抓手,構建高效的政、企、銀合作機制,大力挖掘和培育氣候友好型項目,不斷地提高項目碳排放數據質量和信息披露水平,為項目融資提供徵信和擔保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對入庫項目提供高質量服務,推動氣候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的項目盡快落地。

三是努力形成各方積極主動參與氣候投融資的整體氛圍和工作機制。要加強相關法規制度建設,強化各部門協同,推動氣候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培育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推動市場主體逐步通過碳定價優化經營決策,通過碳足跡管理有效降低項目和企業的氣候相關風險,激發企業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的動力。

四是大力加強氣候投融資人才知識儲備培養和持續創新能力。要持續開展氣候投融資能力建設,推動建立氣候投融資的專業智庫和研究機構,鼓勵高校建立氣候投融資教學科研體系,完善氣候投融資相關標準,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標準的銜接,進一步開展好國際合作,借鑒國際經驗,引進國際資金。

推動氣候投融資發展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委會作為氣候投融資領域的權威專業機構,開展了廣泛的氣候投融資研究及工作。

李高介紹,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委會在過去一年里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政策研究和標準製定工作。2023年專委會與成員單位發佈了《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評價導則》《氣候投融資項目分類指導(國際版)》等七項研究成果,受到相關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委託完成了多個專項政策研究。

二是參與由政府推動的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支撐。積極為試點地方提供技術支持,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在試點地方啟動低碳城市加速器,碳中和下金融機構氣候友好轉型等項目落地。

三是推動氣候投融資的能力建設。專委會支持生態環境部、相關生態環境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開展氣候投融資相關能力建設和專題培訓,建立了氣候投融資的專家數據庫,編撰完成了《氣候投融資理論與實務》《氣候投融資發展報告》等教材和專著。

四是發揮專委會的宣傳引導作用。自成立以來,專委會會員數量不斷增加,截至 2023年底,專委會有超過50家機構會員和戰略合作夥伴,2023年專委會主辦了「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氣候投融資論壇」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活動,專委會的微信公眾號和學術刊物、綜合通訊提升了各方對氣候投融資的認識和理解。

五是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2023年專委會繼續深化氣候投融資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多邊、雙邊和非營利組織開展合作,引入和借鑒氣候投融資國際經驗和實踐。

李高表示,下一步,專委會還將為推進氣候投融資發揮好四個方面的作用,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實研究基礎,提升專業水平,積極發揮專委會高端智庫作用,為相關的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彙聚各方力量,促進多方合作,積極發揮專委會平台網絡作用,助力構建氣候投融資的生態圈。三是完善標準體系,強化能力建設,積極發揮專委會專業社團作用,推動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的建設發展。四是加強宣傳推廣,推動國際合作,積極發揮專委會的橋樑橋樑作用,講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

(編輯: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