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進「智慧雨林」建設和生態廊道修復 提升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物種多樣性

海南日報記者劉寧玥

海南長臂猿。 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海南長臂猿。 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
在海南三亞蜈支洲島附近海域,一位潛水教練在海底種珊瑚苗。 海南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在海南三亞蜈支洲島附近海域,一位潛水教練在海底種珊瑚苗。 海南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萬寧小海附近,鷺鳥在翩翩起舞。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萬寧小海附近,鷺鳥在翩翩起舞。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烏毛蕨長出的幼葉。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烏毛蕨長出的幼葉。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長柄杜若的深藍色果實。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長柄杜若的深藍色果實。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趴在樹葉上的樹蛙。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趴在樹葉上的樹蛙。海南日報記者李天秤 攝

在群山連綿、巨樹參天的海南島中部,萬物以最原始又最複雜的方式,交織構築起一座4269平方公里的奇幻王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這裏擁有我國分佈最集中、類型最多樣、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海南長臂猿、桫欏等28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

自2019年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創新體制機制,全面開展監測監管平台建設、生態保護修復,強化科研支撐,抓緊抓實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和生態安全保障,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海南樣本」。

科技助力 打造「智慧雨林」

「哢嚓」,陣雨過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護林員符惠全隨即上山巡邏,路遇罕見的草木,隨手打開巡護App拍照上傳。幾乎同一時間,圖片以及拍攝地點等信息被詳細記錄在了「智慧雨林」大數據中心平台。

與智慧雨林聯通的,還有一雙雙「秘境之眼」。來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一塊碩大的LED顯示屏上正實時播放著大自然的一舉一動——樹枝搖晃,海南長臂猿從畫面的一端蕩出來摘取果實;草木葳蕤,靈巧的海南坡鹿群聚嬉耍……這些畫面由架設在棲息地的「天眼」——實時監測攝像頭自動抓取、實時傳送。

「針對外來入侵,我們也布下了‘天羅地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稱,過去幾年,該局在國家公園的關鍵點位架設了卡口監控相機,鋪設了振動光纖與傳感器,通過多種技術交叉應用拉起了公園的「電子圍欄」,逐漸實現對「白名單」以外的人、車24小時監控。

如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了「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體系項目建設,以信息化、智能化設備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為雨林生態保護注入新的活力。

護林種樹 建設生態廊道

「別看現在密密麻麻全是樹,我剛來時可是光禿禿的。」近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生態保護科工作人員劉季進山察看次生林長勢歸來後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隨著栽種的祖木日漸高大繁茂,靠近地面的蕨類和藤草有了庇護,紮根蔓延開來,「這說明次生林的生態系統正逐漸變得複雜,向天然林演化。」

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以來,我省開展生態搬遷等矛盾調處工作,為動植物騰出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並啟動生態修復工作——

用園外國有土地置換園內集體土地,開展人工林處置和小水電退出,打出生態保護組合拳;聯合科研團隊探索採用人工干預措施對處置後的人工林進行「近自然」改造修復;海南長臂猿棲息地修復面積達4600多畝,為海南長臂猿種群擴展提供了更多空間……

頻傳的捷報意味著一個美好的開端,保護的步履仍未停歇。今年,我省將啟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廊道通道修復與建設試點。2023年發佈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則提出,到2030年,破解熱帶雨林碎片化問題,以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

科研支撐 守護雨林物種

5月20日拂曉,霸王嶺腹地傳來海南長臂猿清亮的啼叫。先是雄猿,接著引來雌猿和幼猿一同「合奏」。

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最受矚目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他們的生存既依賴於優良的生態環境質量,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運用。近年來,我省依託國家林草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製定並發佈《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推進多項海南長臂猿科學研究和保護項目穩步實施,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逐年上升,從最少時的7至9只,增長至2022年底的6群37只。

近年來,科研力量的加入,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自試點建設以來,國家公園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已至少發現新物種54種,其中真菌35種、植物16種、動物3種。圓鼻巨蜥、中華穿山甲等多年未被發現的珍稀瀕危物種重現雨林。

在物種保護方面,小爪水獺資源現狀專項調查與保護對策研究項目穩步開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優先保護物種名錄》《海南熱帶雨林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圖鑒》陸續編輯出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群普查監測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在尖峰嶺片區開展。

未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將持續彙集專家智庫力量,探索國家公園長效保護機制,破解生物多樣性的密碼,以科技助力國家公園健康有序發展。

原標題:

海南推進「智慧雨林」建設和生態廊道修復,提升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物種多樣性——

科技助力 「智」護雨林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史雅潔

內容審核:樊學玲

責任編輯:王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