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在微軟舞台上,奧特曼6個“更”預測大模型未來!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在Copilot+PC發佈僅僅一天后,微軟公司CEO、董事長薩蒂亞·納德拉於今天淩晨,正式發佈了微軟最新的生成式AI產品,以及系列Copilot更新。

驚喜的是,在發佈會尾聲,OpenAI創始人奧特曼本人登台,預告了下一代模型將會帶來新的模態和整體智能。他預計:“模型會變得更智能、更強大、更安全,而且將會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模型也將會變得更加聰明。

作為本場的主角,納德拉介紹了微軟對於AI技術的進展。他表示,一週前OpenAI新發佈的旗艦模型GPT-4o,現已接入Azure AI Studio,可對外提供API。此外,納德拉還透露了微軟將成為首批提供Nvidia最新Blackwell AI 芯片的雲提供商,以及 Copilot、GitHub、Team等最新產品動態。

在國內多家頭部企業開始捲入激烈的AI大模型“價格戰”時,作為本輪AI技術浪潮中最大獲益公司的掌門人,納德拉此次發佈沒有過多提及商業化,更沒有提及“價格戰”。

Azure已優先使用GPT-4o

與一天前發佈Copilot+PC時側重介紹硬件產品不同,今天淩晨的微軟Build 2024大會,微軟更加側重於介紹AI技術和軟件功能更新。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技術堆棧的每一層”,在談完微軟曆史上經曆的那些關鍵時刻後,納德拉為OpenAI成功研發出GPT-3.5加速人工智能“iPhone時刻”的到來表達了謝意,同時也感謝了那些將人工智能技術帶到更遠地方的人們。

但很快,納德拉話鋒一轉便切回到微軟產品。首先被談及的是Windows Copilot,在去年推出Copilot的基礎上,微軟今年特意為開發者打造了Copilot stack(堆棧),以便開發者能夠構建自己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解決方案和體驗,同時還在昨天發佈了Copilot+PC。

據納德拉介紹,Windows Copilot 庫是一組由Windows附帶40多個設備模型支持的 API。其中包括支持Windows體驗並可供開發人員使用的 API 和算法。 開發人員可以利用 Windows Copilot庫,無需編寫任何代碼即可將Studio Effects 集成到他們的應用中,例如創意濾鏡、人像光、眼神交流提詞器、人像模糊和語音對焦。

此外,為了方便開發人員在Windows上進行PyTorch開發。Windows還通過DirectML實現了原生支持PyTorch,這意味著數千個Hugging Face模型將在Windows上運行。同時也實現了對於Web Neural Network的支持。

此外,納德拉還透露了與Nvidia的合作,將上述AI開發工作流程擴展到超過1億個RTX AI GPU。據他介紹,微軟將成為首批提供Nvidia最新Blackwell AI 芯片的雲提供商之一。

作為OpenAI最大的投資方,微軟也獲得了OpenAI所有AI模型的優先使用權。據納德拉透露,上週OpenAI最新發佈的旗艦模型GPT-4o,現已在Azure AI Studio中提供,並作為API提供。據他透露,“Copilot也將開始使用GPT-4o了”。

此外,納德拉還介紹了GitHub Copilot、Team Copilot的最新進展,以及Microsoft Fabric實時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突破。隨後,微軟體驗與設備事業部執行副總裁Rajesh Jha和微軟協作應用和平台總裁Jeff Teper先後登場,詳細介紹了Copilot在團隊協作以及遊戲等領域的應用落地。

國內外“兩重天”

整場大會,納德拉鮮有提及商業化事宜。唯一的一則簡短介紹是,“目前已有超過50000家組織使用 Azure AI”。這一景象,與目前國內越來越多背靠互聯網大廠的AI雲廠商們,紛紛捲入激烈的商業造勢和價格競爭中,有著不同的畫風。

就在微軟本場發佈會的前一天,5月21日,在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宣稱大模型定價降至0.0008元/千Tokens數日後,阿里雲宣佈“擊穿”全球大模型底價後,最高直降97%,0.0005元可得1000tokens;當日下午,百度也直接宣佈兩款主力模型全面免費!價格戰競爭激烈。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複曾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整個行業每年降低10倍推理成本,這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是必然也應該發生的。”但對於一部分企業而言,“價格戰將壓縮利潤空間,缺少資金就不能吸引更多人才,有礙技術進步,長此以往更不利於發展,一批中小型初創企業也將隨之淘汰。”

作為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廠商,押中了OpenAI的微軟同時也是當下增長最快的雲廠商。Canalys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同比增長21%,達到798億美元,相比去年增加134億美元,亞馬遜雲科技(AWS)、微軟Azure和Google雲總增長率為24%,占總市場的66%。其中,微軟增長率31%,幾乎是AWS的兩倍, AWS增長率為17%。

體量以及增速的優勢,或許也讓微軟Azure有了多一絲的從容。相比之下,體量更小且增速也較弱的國內雲廠商們,因此也更加激進了。

不過,隨著包括OpenAl在內的各個大模型App用戶量增長趨緩,大模型App推廣費用越來越高,以及越來越多的AI大模型企業及關聯公司先後宣佈降價,距離微軟Azure下場“卷價格”的那一天,也許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