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東里社區花園建設請家長孩子共同出主意

新京報訊(記者葉紅梅)「我覺得花園里可以種驅蚊草。」「我們可以種葡萄還有玉米。」近日,來自北京市朝陽區安慧東里社區的18名兒童和家長一起圍在「公益農場」旁,討論可以在花盆里種什麼,以打造兒童視角中的社區花園。

為響應《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2023年-2035年)》,建設居民共建共享的花園社區,在朝陽區大屯街道的支持下,安慧東里社區、龍湖公益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和北京大享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在「一老一小」友好社區建設的實施計劃中,聯合舉辦「家門口的自然園」參與式研討活動。

「家門口的自然園」參與式研討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家門口的自然園」參與式研討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瞭解,安慧東里社區打造了大屯街道首個「無廢空間」,將垃圾分類展示區、公益農場區及廚餘堆肥操作間等融於一體,在讓垃圾分類公眾化、簡單化和標準化的同時,也為社區兒童提供了垃圾分類的教學體驗基地。

活動現場,主持人首先與孩子們一起發現自己生活的社區里有哪些綠色設施,在「羅伯特議事原則」基礎上共創出「小蘿蔔」議事規則,並就「自然園」的四個議題開展議事投票。隨後,安慧東里社區黨委書記帶領兒童和居民一同參觀社區「無廢空間」,瞭解社區廚餘垃圾從收集、粉碎、發酵,到最後變成肥液的過程。

安慧東里社區黨委書記田建英為兒童講解「綠色宜居」網格發展情況。主辦方供圖安慧東里社區黨委書記田建英為兒童講解「綠色宜居」網格發展情況。主辦方供圖

大屯街道責任規劃師帶領兒童和居民參觀「公益農場」,為兒童講解花園規劃技巧和不同區域植物種植小知識。孩子們也在現場討論如何更好地利用這片空間:「我覺得可以在旁邊的樹上掛更多花盆,節省空間。」「我不同意(把蔬菜盆放在地上),因為這裏人多,會把菜踩壞。」

兒童在「公益農場」給作物澆水。主辦方供圖兒童在「公益農場」給作物澆水。主辦方供圖

回到室內,兒童和家長一起使用超輕黏土製作出「我理想中的社區花園」。「我做的是花園藤架,上面可以種植物遮陰,還可以帶自己的小貓爬上去玩。」「我製作了澆水機器人,這樣我們就不用每天都去澆水了。」一位第一次帶孩子參加社區活動的家長表示,「咱們的活動跟別的都不一樣,背後理論支撐很強,帶著孩子們討論,還有各種議事規則,可以鍛鍊孩子,希望以後能多參加。」

兒童和家長一起用超輕黏土製作「我理想中的社區花園」。主辦方供圖兒童和家長一起用超輕黏土製作「我理想中的社區花園」。主辦方供圖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二級調研員郭健表示,本次安慧東里社區居民和兒童參與社區花園規劃建設,是非常好的一次探索,希望以後能邀請社區更多老年人與兒童一起加入到社區治理的過程中。未來可以將成熟的服務經驗在全北京市推廣,讓更多居民享受到「一老一小」友好社區建設的成果。

據悉,安慧東里社區持續推進「一老一小」友好社區建設,已開展3場老年服務和1場節日活動,接下來將聚焦「社區兒童議事會」,以建設「花園社區」為切入點,讓兒童真正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治理,與成人共同為社區發展出謀劃策。兒童議事會也將持續在「綠色鄰里節」的探討策劃中發揮作用,動員社區老年人組建社區「綠色議事會」,促進社區全齡交往、增進社區和睦,打造老幼共享綠色生態新局面。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