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改編舞台劇還有哪些新趨勢?

舞台劇演經典名著多年,如何讓舞台劇作品題材更「新」,通過新興熱門IP,開發出更多題材?在舞台劇IP開發的領域里,埋著哪些新趨勢?在梳理舞台劇IP改編髮展階段的過程中,這些線索自然生長了出來。 

「新·國風」音樂劇《楊戩》。 三門 攝「新·國風」音樂劇《楊戩》。 三門 攝

IP舞台劇興起與「粉絲經濟」密不可分

在影視圈,早在2011年,隨著《步步驚心》《甄嬛傳》《失戀33天》等大量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2013年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古劍奇譚》《杉杉來了》《匆匆那年》等在2014年的網絡、電視、影院里持續走紅,直到2015年,隨著電視劇《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等作品熱播,更讓網絡小說成為影視創作的肥沃土壤,自此IP這一常用於互聯網的名詞正式走進大眾視野。

筆者翻閱了2013年至2014年的資料與媒體報導,在舞台劇領域,尚未有任何與IP改編關聯的詞彙。但在2015年,舞台劇領域在那一年里,IP改編的作品包括《甄嬛傳》《辦公室的故事》,從國外引進的《人鬼情未了》,以及根據熱門IP網劇改編而成的《盜墓筆記》《鬼吹燈》《仙劍奇俠傳》《梔子花開》《滾蛋吧,腫瘤君!》等。在上述作品里,《甄嬛傳》至今仍被認為是IP改編不成功的案例,雖然該劇原IP早已擁有較高的知名度與粉絲基礎,但劇里人物眾多,支脈龐雜,舞台劇演出又受到空間的限制,勢必要在改編過程抓住其中精髓,對內容進行取捨,而《甄嬛傳》的觀眾群和話劇舞台的觀眾群相差甚遠,這是其不被原IP粉絲認可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2015年對於戲劇市場而言是趨於平穩的一年。在經歷了前幾年大繁榮大發展後,戲劇市場開始步入一個穩健發展的新階段,而在這股平靜間,「粉絲經濟」一詞卻在當年的「互聯網年度熱詞」里出現。IP舞台劇的興起與「粉絲經濟」密不可分,因此無論內容製作還是營銷手段,這一年開始,創作者們注重對原著粉絲群體的情感把握。

綜藝節目助力音樂劇誕生個人IP

IP改編的舞台劇因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粉絲基礎,有助於緩解舞台劇製作方長期以來受資金及受眾限制而產生的推廣壓力。2019年中國演出票房數據顯示,當年劇場票房總收入84.03億元,佔比達41.9%,劇場用戶群體分佈中,90後人群佔50%,多為女性,從那時起,90後年青人開始「佔領」劇場。此時《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火遍全國的「網文類」IP題材已漸漸退出主流市場。也是在這一時期,在綜藝《聲入人心》中,阿雲嘎、鄭雲龍、鄭棋元等一眾音樂劇演員的一舉成名,成功推動當時並非大眾演出消費的「音樂劇」打破圈層,成為演出界「熱門單品」。而這些成名的音樂劇演員自成個人IP,大量年輕觀眾因追隨喜歡的演員而成為劇場常客。

因觀眾反響熱烈,除成名演員的演出受到關注外,各家演出方也在2019年前後大量引進國外原版音樂劇IP——《芝加哥》《吉屋出租》等百老彙、倫敦西岸著名劇目,以及《搖滾莫紮特》《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搖滾紅與黑》等法國劇目相繼上演。這些作品的出現,進一步增加了劇場年輕觀眾的黏性。這一觀眾群本就對舞台的表現方式感到新奇,在演員、劇本、視效等方面都可以滿足觀眾需求的基礎上,採用熱門IP不僅為國內舞台藝術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也增加了上座率,提升市場熱度。

隨著疫情的暴發,國外劇目暫別中國市場,國產音樂劇卻獲得發展機遇。從2020年至2023年,國產音樂劇完成了原版引進-中文版製作-原創製作的跨越。2022年演出市場票房收入Top20中,原創製作的音樂劇《趙氏孤兒》《阿波朗拿度亞》《人間失格》三部劇目上榜。2023年國產音樂劇更是形勢大好,《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與其同名網劇熱度持平。除此之外,《在遠方》《覺醒年代》《獵罪圖鑒》等電視劇改編的音樂劇也成為市場主力軍。

2024年,音樂劇市場作品類型更加多元——作為法中文化旅遊年,法國音樂劇「三寶」《唐璜》《搖滾莫紮特》《巴黎聖母院》首度齊聚中國,開啟規模空前的中國巡演計劃,年內還有原版《劇院魅影》《媽媽咪呀》等劇目將與國產原創音樂劇「同場競技」,或許與這些殘酷的市場競爭相比,年輕的音樂劇觀眾才是最大的贏家。

作品IP化讓影視與舞台相互借鑒

影視劇與舞台劇的互相成就,似乎已成為近年來IP改編中的一種潮流,大量舞台劇和影視劇相互借鑒改編,從而建立良性創作鏈條。回溯到IP市場被引爆的元年,在2015年國慶檔中,開心麻花便推出一部由舞台劇IP改編而成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以黑馬的姿態一舉創下14.41億的票房佳績。次年,由舞台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驢得水》,在沒有任何明星陣容加持下,這部小製作電影卻如它的舞台IP一樣收穫極好的口碑,一直耕耘於舞台的演員任素汐也因此從戲劇成功跨界影視,成為年輕一代演技派代表。回顧過往,其實話劇IP助力電影並非新鮮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便有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近些年的《華麗上班族》《你好,瘋子!》等也均為典型改編案例。

從各類小說、影視作品、遊戲、動漫等作品形態,回顧IP改編舞台劇近些年的突破,無數的創作者一直在不停探索,為舞台尋找更多的「新」題材。當年追《盜墓筆記》熱門IP的觀眾如今已近不惑之年,但也有很多「00後」網絡小說的受眾崛起,該類題材再度成為當下舞台劇改編的熱門類型。而動漫類IP改編的舞台劇,讓動漫受眾快速發展成舞台劇觀眾,帶動產業發展。同時作為國內發展迅速的產業之一,網絡遊戲中也依然有許多待挖掘的、與時代緊密連接的內容,或許經過《陰陽師》《魔域·亞特之光》《摘星辰》這些舞台作品的探索,已經讓很多人看到從遊戲到舞台劇延續IP生命力的嶄新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國潮風行的當下,年輕創作者開始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挖掘題材、汲取能量,注重傳奇人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當下表達,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去年「新·國風」音樂劇《楊戩》橫空出世,這部作品在傳統文化中取材,加以年輕化、現代化的表達,相信「新·國風」或將成為IP改編舞台劇領域全新的風向標。

新京報記者劉臻

編輯田偲妮

校對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