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值超5300億元,高精度應用呈泛在化趨勢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近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佈《2024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362億元,同比增長7.09%。其中,高精度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高精度位置服務相關收入達到21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各類高精度應用終端總銷量接近280萬台/套,高精度應用泛在化和規模化趨勢更加明顯。

目前,高精度應用逐步向普適化、標配化演進,已成為全球各大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熱點。白皮書指出,北鬥所產生的精準時間空間數據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北鬥應用與產業化發展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曾指出,“高精度的時空智能通過時間、空間的有效貫通,將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高精度、高動態精準映射。”

千尋位置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北鬥高精度時空服務的日服務次數超過100億次,全球累計接入智能設備超20億台,服務覆蓋全球超過23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形成了時空智能自主可控的技術閉環,支援北鬥系統進一步深入應用到各行各業。

北鬥大眾應用成效突出,正在成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大眾消費產品的標準配置,包括華為、小米、Apple等國內外主流智能手機廠商均支援北鬥。白皮書顯示,2023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76億部,支援北鬥定位功能佔比約98%。

不僅如此,部分品牌的旗艦機型還具備了北鬥高精度定位、北鬥短報文、衛星通信等“高階功能”。

白皮書顯示,基於北鬥高精度的車道級導航功能,支援交通事件的車道級預警播報,截至2023年底,已支援在國內99%以上城市和鄉鎮道路使用。“車道級導航”實現了北鬥深度應用,定位精度實現從道路級進化到車道級別,給百姓的導航體驗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此外,基於北鬥構建核心算力實現的“動態紅綠燈倒計時”和等燈狀態功能,覆蓋全國上百萬紅綠燈,日讀秒數超過20億次。支援北鬥三號短報文功能的國產智能手機年銷量已經達到數百萬部。

在智能汽車領域,白皮書指出,2023年是智能汽車快速商業化落地的一年,隨著L2級輔助駕駛規模落地,L3級準入和上路試點加速,北鬥高精度定位終端作為車上唯一能提供絕對位置、精準時間的設備,已成為自動駕駛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車輛高精度定位結合高精度地圖模式已實現批量化應用。

此外,我國大眾廣泛應用的兩輪車包括共享自行車和電動車兩種,市場規模龐大,是北鬥大眾應用的重要市場之一。白皮書數據顯示,共享單車用戶規模超過3.4億人,日均訂單量超過4700萬單。以上這些應用場景市場規模的擴大都帶動了產業關聯產值穩步增長,已經成為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引擎,時空信息的賦能效應正愈加凸顯。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表示,從2020年北鬥三號系統投入全球服務以來,北鬥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國家推進“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這將有力推動各領域智能化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在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北鬥時空智能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將在大眾領域與各行業呈現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極大提升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數字化水平。白皮書指出,應充分發揮北鬥賦能作用,以時空數據為新型生產要素,融合各種數智化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量,對傳統行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