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時隔八年“換帥” “張楊”時代行至尾聲|券業人事

5月24日晚中信證券公告,總經理楊明輝到齡退休,辭去中信證券總經理職務。

這是中信證券總經理一職時隔八年後再度換任。楊明輝離職後,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將暫代總經理一職。

值得注意的是,張佑君出生於1965年,明年也將到退休年齡。

張佑君與楊明輝同於中信證券1995年成立伊始即入職中信,2016年起搭檔出任中信證券掌門人。

二人共同執掌中信證券的八年間,中信證券“一哥”地位進一步穩固,營業收入淨利潤幾近翻倍。

其中,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380.02億元增至2023年的600.68億元,淨利潤則由109.81億元提升至205.39億元。

不過,整體業績提升的同時,中信證券當前正面臨新的挑戰。

投資銀行曆來是中信證券優勢業務。然而,伴隨去年“827新政”以來滬深交易所IPO節奏階段性收緊,投行業務基數較大的中信證券所受衝擊也相對更為嚴重。

此外,近期投行嚴監管力度加大之下,中信證券再度成為監管重點關注對象,投行業務壓力再度提升。

“張楊”時代行至尾聲

根據中信證券5月24日晚間公告,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到齡退休,申請辭去中信證券一應職務,包括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董事會下設專門委員會委員/主席、總經理、執行委員、授權代表及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擔任的其他職務。

今年是楊明輝擔任中信證券總經理一職的第八個年頭,也是其入職中信證券的第29年。

楊明輝離職後,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暫代總經理一職。二人同於1995年中信證券成立之時即加入其中,可謂實打實的中信證券元老。

楊明輝在加入中信證券的七年後開始擔任要職。

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楊明輝出任中信控股董事、常務副總裁,中信信託董事。

2005年7月起,楊明輝出任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誠基金”)董事長一職,直至2007年1月。

擔任信誠基金董事長的同時,楊明輝於2005年8月起扛起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職務,這一職務其擔任至2011年10月。

2013年10月,楊明輝再度擔任基金公司掌門人,出任華夏基金董事長,後於2023年9月卸任。

楊明輝在中信證券最為重要的職務——中信證券總經理,始於2016年6月27日。

在其出任總經理5個月前,與其同年加入中信證券的張佑君升任中信證券董事長。自此,二人開啟長達近八年的中信證券掌舵之旅。

二人執掌之初,中信證券的“券業一哥”地位尚未站穩。2016年,中信證券淨利潤以109.81億元位居行業第二,較彼時冠軍國泰君安低3.72億元;八年後的2023年,其淨利潤已經高達205.39億元,高出第二名75.03億元,“券業一哥”地位無人撼動。

而今,楊明輝到齡退休,張佑君也將於2025年達到60歲退休年齡。張楊二人搭檔時代行至尾聲。

“券業一哥”投行承壓

打造一流投行,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的一大目標。

數月前的中信證券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楊明輝在回答關於“嚴監嚴管”要求下投行業務的發展思路時表示,相關監管舉措有利於進一步推動證券公司投行業務歸位盡責,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有助於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淨化資本市場發展生態,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中信證券將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更為綜合的專業服務方案。

隨著嚴監嚴管,尤其是IPO全流程嚴監管的持續推進,中信證券成為嚴監管重中之重,承受著來自監管處罰和業績下滑的雙重重壓。

業績方面,截至5月23日,中信證券年內股權承銷規模同比下滑81.58%,由去年的1492.8億元降至274.96億元。

IPO是中信證券投行業績下滑的重要拖累,其年內IPO承銷規模僅為50.66億元,去年同期則為300.08億元,同比縮水83.12%。

不過,在受訪人士看來,中信證券投行業績下滑主要因素並非源於中信證券本身,而是滬深交易所IPO節奏放緩之下全體券商的共同陣痛。作為滬深交易所投行業務基數高、業務量大的中信證券,所受衝擊更為嚴重。隨著後續A股IPO節奏的提升,中信證券投行業績將會改善。

與中信證券類似、投行實力強勁的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年內投行業績同樣下滑嚴重,截至5月23日的股權承銷規模同比降幅均在八成以上。

相較於業績的下滑,或許,當前令中信證券投行更為苦惱的是頻至的監管處罰。

3月22日,中信證券被質疑在聯綱光電問詢回覆中懟交易所,隨後被深交所啟動現場督導。

4月份,中信證券因為中核鈦白事件被立案調查。

5月以來,中信證券更是兩度成為輿論焦點。5月初,因為保薦的科創板轉板第一股觀典防務遭審計機構“翻臉”,中信證券陷入輿論漩渦。5月10日,其又因作為廣東泉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持續督導機構,在持續督導履職過程中存在系列違規行為被廣東證監局點名。

不過,在某頭部券商投行分管高管看來,中信證券投行近期被點名較多,並不意味著其項目質量的下降。作為“券業一哥”的中信證券正在成為此番嚴監管的重點關注對象,以期更好以儆傚尤之效,倒逼其他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該高管同時預計,包括中信證券在內的不少券商,年內都將陸續再收投行罰單。經曆此番投行嚴監管風暴後,A股投行業務整體執業質量有望明顯提升。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