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手機、餐具在空中亂飛」,是什麼導致了新航客機事故?

登上新加坡航空SQ321航班的大部分時間,安德魯·大衛斯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情況,飛行也相當平穩,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一次相當普通的飛行。

大衛斯搭載的這趟航班於當地時間5月20日晚間從英國希思羅機場起飛,按照原本的計劃將終抵新加坡樟宜機場。意外發生在一瞬間,21日,SQ321航班在飛行途中突然遭遇嚴重湍流(severe turbulence),不得不於當地時間15時45分改航備降泰國曼穀素萬那普機場,突發的意外導致機上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目前尚不清楚意外是如何發生的,這可能需要進行數月的調查。不過,專家指出,通過天氣預報以及SQ321航班遭遇的湍流規模判斷,此次事故很有可能是由雷暴引起的湍流或者晴空湍流導致。另外,有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加劇,這將使未來出現更加嚴重的湍流。

━━━━━

驚險一刻:鞋子手機餐具在空中亂飛

在意外發生的時候,乘客們已經飛行了約10個小時,許多乘客都開始吃早餐,坐在飛機較為靠前位置的大衛斯正在看電影,這時安全帶的指示燈突然亮了起來。

就在大衛斯趕忙繫上安全帶的下一刻,一切都亂了套。「感覺飛機好像從空中掉下來了,整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幾秒鍾,但我清楚地記得,鞋子、平板、手機、墊子、毯子還有餐具在空中亂飛,直撞到天花板上。」大衛斯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他身旁乘客點的咖啡濺了他一身。當時的情況非常混亂,許多人都在尖叫。

突遭意外後,SQ321航班改航備降泰國曼穀素萬那普機場。事後公佈的畫面顯示,機艙內部一片狼藉,各種物品散落在地面上,天花板和管道都出現了明顯的鬆動。這次事故導致機上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當地時間2024年5月22日,泰國曼穀,新加坡航空公司客機停在泰國曼穀素萬那普機場。圖/IC photo當地時間2024年5月22日,泰國曼穀,新加坡航空公司客機停在泰國曼穀素萬那普機場。圖/IC photo

不幸死亡的乘客是一名73歲的英國籍男性乘客傑夫·基欽,死因疑為心臟病發作。基欽正好坐在大衛斯後面,「我們幫助照顧了這位先生,把他從座位上扶起來,放到地板上,這樣醫務人員才能對他進行心肺復甦。」大衛斯回憶稱。

飛機降落曼穀後,大批傷者被送往當地醫院。根據新加坡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吳俊鵬發佈的消息,原航班上211名乘客和18名機組人員中,有143人通過新航提供的另一架航班於當地時間5月22日淩晨抵達新加坡,而其餘79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仍留在曼穀。

吳俊鵬表示,對於此次事件深感悲痛,並承諾將為搭乘SQ321航班的所有乘客、機組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和至親們提供一切必要幫助,對遇難者及其家屬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同時,新加坡航空公司正在配合當局的調查。

新加坡交通部長徐芳達在社交平台表示,新加坡交通安全調查局調查人員已於當地時間5月21日晚抵達泰國曼穀,將就此進行調查。此外,徐芳達指出,由於事件涉及一架波音777-300ER飛機,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將派出一名代表和四名技術顧問協助調查。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未來出現更多湍流

接下來幾個月時間,調查人員將檢查飛機內的數據,瞭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天氣預報和此次湍流的規模判斷,這次事故很有可能是由雷暴引起的湍流或者晴空湍流(Clear Air Turbulence,簡稱CAT)引起。

一般來說,湍流是指氣流的突然、劇烈變化。彭博社指出,飛機飛行時,空氣流過機翼,當飛機周圍氣流突然變化時,飛機可能會向上或向下彈跳、傾斜或翻滾,或向任何方向移動。

多年以來,湍流是導致航空事故傷害的最常見原因。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2021年的一項研究,從2009年到2018年,全美上報的航空事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與湍流有關。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湍流可能會對乘客造成危險,但是迄今為止較少造成重大傷亡。嚴重的湍流不僅會對乘客造成傷害,還會對飛機造成損傷。

「湍流是隨機、可變,有時會很劇烈的空氣運動,可能在晴朗的天氣中意外發生,也可能與深雲有關,例如雷暴。飛機在大氣層的不同高度上都可能遇到湍流。」英國雷丁大學氣象學系大氣物理學教授吉爾斯·哈利森(Giles Harrison)對新京報記者指出。

不是所有湍流都能被及時預報。哈利森補充道,在山脈或者惡劣天氣周圍產生的湍流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識別和避免,雲團和雷暴可以被氣象雷達或閃電探測系統識別。不幸的是,「晴空湍流」較為難以捉摸,也更難以探測。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想要準確指出某一次湍流與氣候變化間的確切關係是不可能的,但過去十年間發表的系列研究表明,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嚴重湍流。

2017年,《大氣科學進展》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其中利用氣候模擬研究了跨大西洋冬季晴空湍流與氣候變化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可能會導致輕度湍流增加59%、中度湍流增加4%、中重度湍流增加127%。

《自然》雜誌2019年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已經通過增加北大西洋急流(North Atlantic Jet Stream)中所謂的垂直切變而增加了湍流。去年,《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1種不同的湍流計算方法來確定1979年至2020年間湍流是否明顯增加。研究人員發現,「明確的證據」表明,在世界某些地區,大型晴空湍流正在增加,這與氣候變化的預期影響是一致的。

「以2023年的研究為例,我們發現,北大西洋嚴重的晴空湍流自1979年以來增加了55%。」 參與了上述三份報告研究和撰寫的英國雷丁大學大氣科學教授保羅·威廉斯(Paul Williams)對新京報記者指出。

哈利森同樣參與了2023年的研究。他進一步解釋稱,氣候變化正在改變赤道和兩極間的溫差,在大氣層的較高和較低層次,這種變化的程度有大有小,這導致高空急流加強(其高度大致位於飛機巡航高度),風切變也在增加,這都會反過來導致飛行高度附近的湍流增加。

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氣候變化將使未來的飛行變得更加顛簸混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物理學家拉利·康曼(Larry Cornman)指出,認為湍流和全球變暖間存在關係「並非不合理」,只是仍對相關研究持懷疑態度,部分原因在於不太認可湍流數據,因為湍流數據最常見的來源是飛行員的報告,而這相對主觀。

但威廉斯對自己的研究數據十分自信,「我們已經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由於氣候變化,湍流正在增加。我們對未來的預測是,如果氣候繼續像我們預期的那樣變化,未來幾十年里,急流中的嚴重湍流將增加一倍至三倍。」

當地時間2024年5月22日,新加坡,新加坡航空公司SQ321航班上的大部分乘客搭乘新航提供的另一架航班,從泰國曼穀飛抵新加坡樟宜機場。圖/IC photo

━━━━━

新加坡航空調整客艙服務標準程序

隨著湍流可能在未來進一步增加,科學家正在想辦法提高觀測水平。哈利森表示,在雷丁大學,他們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記錄常規氣象氣球被湍流乾擾的情況,如果被廣泛採用,可能會給飛機提供進一步的觀測湍流的方法。

另外,在此背景下,有專家建議稱,現有航線是在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完成規劃的,航空公司和航空管製機構有必要開始考慮,在全球持續變暖的情況下重新調整航線。

退一步來說,如果湍流難以避免,那麼機上安全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

經歷此次意外後,新加坡航空也於當地時間5月23日宣佈調整客艙服務標準程序。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調整包括在安全帶指示燈亮起時暫停客艙餐飲服務,並要求機組人員返回座位、繫好安全帶,更加謹慎地應對飛行中的顛簸情況,確保乘客和機組人員安全。

新加坡航空發言人表示,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特別是在氣流顛簸時,機組人員會繼續固定機艙和廚房內所有鬆散物品及設備,也會建議乘客返回座位並繫好安全帶,並留意可能需要幫助的乘客,包括在洗手間內的乘客。

有航空專業人士強調,飛行員都接受過處理嚴重極端湍流的訓練,儘管湍流會帶來一定風險,但仍屬於小概率事件,乘客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過分擔憂。

彭博社指出,在飛行過程中,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是,聽從飛行員的指示,在飛行過程中儘可能坐在座位上繫好安全帶。

這場意外也給大衛斯今後的飛行做了重要提醒。「以後在每次飛行中,我會時時刻刻繫好安全帶,如果這次沒有繫上安全帶,我絕對會遭遇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