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科技進步對銀髮經濟發展的紅利還在收穫初期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在第二屆老齡產業發展論壇作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在第二屆老齡產業發展論壇作主旨演講。

新京報訊(記者柯銳)5月24日,由中國老齡協會指導,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新京報社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老齡產業發展論壇在京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銀髮經濟的市場機遇與發展趨勢」。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在以「銀髮經濟的新動態和新趨勢」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中表示,銀髮經濟的產業、業態、商業模式會加速變化細分。銀髮經濟對象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消費需求品質化。

銀髮經濟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

銀髮經濟,是伴隨老齡社會的新社會形態而產生的新經濟形態。杜鵬介紹,其最初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創建的「銀髮服務」,後發展為「銀髮經濟」的概念。隨著世界範圍內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圍繞老年人衣、食、住、行、醫和其他年齡群體在老化過程中的「備老」等眾多領域的需求開始凸顯,銀髮經濟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

在杜鵬看來,銀髮經濟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內涵不斷豐富,所涉及的經濟領域、產業範圍不斷擴展。當前,銀髮經濟可以被認為是「面向銀髮群體(老年人)和個體老化過程的需求,所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供給、消費以及衍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

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這是我國首個以「銀髮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對銀髮經濟的內涵、特點以及在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和發展銀髮經濟的目標給予了系統全面的闡述,為我國銀髮經濟的蓬勃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勾畫了藍圖。這在中國經濟發展和銀髮經濟發展進程中都具有開創性意義。

杜鵬表示,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中國的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老年助餐、養老照護、文體服務、適老化改造、金融支持等多領域工作都在開展,但都是作為專項養老服務推進,沒有從銀髮經濟整體發展進行機制建設和環境支持。《意見》的發佈具有國家政策系統集成、承上啟下的重大意義,開始將這些具體的專項工作納入銀髮經濟發展的整體佈局中謀篇佈局、全面推動。由此,提高了對已有的各項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的認識定位。

此外,還提升了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的價值。《意見》理順了養老服務和銀髮經濟之間的關係,將養老服務從基本養老服務拓展到老年服務的各個層面,為銀髮經濟發展明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科技創新促進銀髮產業和服務轉型升級

杜鵬強調,要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科技創新領域會帶領現代養老服務和產品的轉型升級,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機遇。「比如說我們都看到街邊有很多共享單車,有的企業已經在探索開發共享輪椅,全國已經設了3000多個點,很多年青人用手機掃共享輪椅,為老年人服務,他們下一步也可以用GPS把輪椅定位在哪個位置,用手機就可以打開使用。」

因此,要重視技術對老齡化的影響,杜鵬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長,我們並不是追求勞動力數量的增長,而是要關注技術進步和老齡化之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勞動力老齡化之後,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改變。」

此外,老年友好環境也很重要。「之前我們關注老齡人室內的改造,上下樓加裝電梯和無障礙坡道。大量的社區進入老齡社會以後,整個社區怎麼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銀髮經濟發展的機會就在不斷顯現,比如說有一些公司嘗試在社區里改造一些樓,加裝電梯。包括大型的養老社區,改造社區裡面的建築,使它適應老年人的需要,也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60後」的生活習慣、購買行為明顯不同

在杜鵬看來,銀髮經濟的產業、業態、商業模式會加速細分。銀髮經濟對象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消費需求品質化。人們更高質量的生活追求為銀髮經濟的全方位發展創造了機遇。

在杜鵬看來,銀髮經濟的消費一定程度上部分兼具投資功能。「比如說養老金融,為老年階段做金融的準備,看上去是往里投錢,其實更多的是延遲到後面購買服務,這樣促進了銀髮經濟的發展。」

另外,人們更高質量的生活追求,也為銀髮經濟的全方位發展創造了機遇。「有研究證明,60年代出生的和50年代出生的,他們生活的習慣、購買的行為、追求的產品已經體現出明顯的不同,怎麼適應新一代的需求,兼顧不同年齡的需要?現在的養老產品怎麼實現從有到好的轉變?」對此,杜鵬認為,要加快建設大數據信息平台,把每天政府、企業、不同的服務商大量的數據真正形成互聯互通,促進銀髮經濟發展。

巨大的老年人口規模為銀髮經濟提供重要支撐

在杜鵬看來,增進老年人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銀髮經濟發展的動力,巨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和老齡社會新形態是中國銀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呈現出老齡化速度快以及老年人口數量龐大兩項最鮮明的特徵。伴隨1962年-1973年間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已經開始步入老年期,在未來10年間,我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更為迅速增長的態勢,受1963年出生高峰的影響,2023年已經成為中國老年人口淨增長最多的一年。預計我國老年人口總量將在2052年前後達到峰值,屆時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將達到5.2億人,銀髮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對此,杜鵬表示,老年人口健康、教育特徵、養老觀念發生改變,老年人口整體消費結構類型趨向多樣化,服務購買等消費支出比重持續上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新的涉老產品和服務的消費群體正在形成,新興消費品市場呈現良好局面,但傳統以產品和服務為主的局面仍未打破,科技進步對銀髮經濟發展的紅利還在收穫初期。

「當前,大量的社會資本已經進入或正在積聚以圖投入銀髮經濟,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商業盈利模式。」杜鵬表示,目前,銀髮經濟福利色彩濃厚,社會力量參與和產業資源亟待整合。此外,考慮到我國銀髮經濟多為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不可能在市場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力,政府在鼓勵並推動銀髮經濟企業發展高新產品和服務過程中可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杜鵬表示,養老服務正逐步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ChatGPT出現以後四個月,一些服務商就已經將其用於對老年人服務的對話交流,老年人提出的任何問題可以很快地形成答案,利用相應的語音服務和老人形成對話,獨居的老人可以利用新產品實現交流。」

杜鵬建議,瞄準老年人剛需,重點解決失能失智及殘疾老人照護問題。合理利用空間,智能化設備和輔具使用率提高。結合信息化手段,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樞紐平台機制。 通過連鎖化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輯 鄭偉彬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