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互動漫畫丨點擊穿越,幫俞伯牙找尋「知音」

明月千年照古今

故鄉何處覓知音

我,俞伯牙,身為春秋時期的琴師,一生都在追求琴音的極致與知音的共鳴。然而,知音難覓,自從子期離世後,我的琴聲似乎再也無法找到真正的歸宿。直到那一天,我獨自撫琴,琴音穿越時空,帶我踏上了一段尋找知音的穿越之旅……

溫馨提示:

點擊圖片上的紅字成語

即可幫俞伯牙找尋知音

在歷史長河中,長江流域的先民孕育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遙遠時代的鄖縣人,證明長江流域是古人類起源的重要區域。

「鄖縣人」是指在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現縣改區)學堂樑子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因出土地為鄖縣,而被學術界命名為「鄖縣人」。1989年、1990年、2022年先後在學堂樑子(鄖縣人)遺址發掘出土3具距今約100萬年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保留了該階段人類重要的解剖學特徵,是探討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起源與發展的重要證據。

華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腳下是源頭。

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農誕生於此。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氏在這裏製耒耜、植五穀、嚐百草、創集市、織衣裳、建居所、作琴弦、製陶器,建立八大功績,開啟了璀璨的農耕文明,創製了早期的禮樂文明,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每年農曆四月廿六是炎帝神農的誕辰紀念日,而一年一度在隨州舉辦的尋根節則是世界華人、海內外僑胞追根溯源、敬仰先祖、賡續情緣的重要節點,也是一次傳揚炎帝文化、荊楚文化、曾隨文化的大好時機。

在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荊楚文化奔潮在新時代。

在湖北館,曾侯乙編鍾的1:1複製件首次震撼亮相文博會,與宜昌長江牌鋼琴的現代旋律共鳴,兩件出自湖北的禮樂重器,跨越2400多年的時空,同台演奏新時代的長江之歌,上演鍾琴和鳴的今古傳奇,擦亮荊楚「禮樂文化」名片。

屈原,是楚文化的精神坐標之一。

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這股「楚風」,吹了千年,愈來愈旺。

在宜昌,由秭歸縣「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等習俗共同組成的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海外,端午的賽龍舟甚至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美國一些高校只要是開設中國文學課,必然都會講到《楚辭》……

楚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向外輸出的一張亮眼名片!

一部三國史,悠悠千餘年。傳奇三國在荊楚大地留下了光輝的歷史印記。

在赤壁,一戰鼎三國,一壁赤千年;

在鄂州,孫權自公安徙都鄂,改名武昌,起「因武而昌」之義;

在荊州,這裏是「孫劉鼎足地,荊益犬牙州」;

在襄陽,這裏是鐵打的「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一批新建文旅項目逐步落地、城區旅遊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散落各處的歷史文化資源逐漸「串珠成鏈」,開始呈現規模效應。相關數據顯示,關聖古鎮今年五一吸引了6.32萬人次的遊客慕名而來 ,鹹寧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憑藉其獨特的三國文化魅力與最新的低空旅遊項目,成為熱門旅遊地之一……

作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武當山,是荊楚大地上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山勢峻峭,林木蔥鬱,雲霧繚繞間,宮觀廟宇若隱若現,宛如仙境。

這裏不僅是太極拳的發源地,更是道家文化的精神像征。金殿、紫霄宮、南岩宮等古建築群,融合了皇家氣派與道家風骨,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

武當山的存在,使得荊楚文化在厚重的歷史底蘊之外,又增添了一份超凡脫俗、追求內心寧靜的靈性色彩。

湖北,承千年荊楚文化根脈,彙千里長江文明風情,孕育了多元融合、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蘄春艾灸療法源遠流長,是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的當代傳承和活態記憶。

同時,蘄春艾灸療法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依託傳統技藝,蘄春縣相關企業開發了艾灸貼、艾灸條等系列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小小艾草撐起了一條全產業鏈,催生565家企業,惠及數十萬人。2023年,蘄艾產業綜合產值達102億元,其增加值佔全縣GDP的1/5,累計帶動就業30萬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國茶文化,與湖北這三人足跡相伴。「茶祖」神農氏,是茶文化的發現者;「茶神」諸葛亮,是茶文化的傳播者;「茶聖」陸羽,是茶文化的開山者。

從三國時期「荊巴間採茶作餅」,到17世紀成為「萬里茶道」重要源頭,荊楚茶產業蓬勃發展,一脈茶香千年綿延不絕。新時代,湖北重科技、強品牌、出新品,茶文旅融合發展,茶產業煥然一新,綜合產值超800億元,高質量邁向千億產業之路。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讓無數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如今,黃鶴樓的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人文交彙煥發文旅活力,文化自信構築起共有精神家園。

近年來,武漢不斷打造黃鶴樓大IP,延長黃鶴樓文創產品產業鏈,並通過數字化賦能,讓黃鶴樓從「天下江山第一樓」向「武漢文旅第一地標」轉變,取得了顯著成效。黃鶴樓以文旅融合的創新方式,推出了朝遊、AI李白與遊客交互等一系利雲旅新體驗場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正如湖北文旅宣傳語所言

知音湖北

遇見無處不在

在湖北

俞伯牙遇見鍾子期

劉備遇見諸葛亮

李白遇見孟浩然

蘇軾遇見黃州

崔顥遇見黃鶴樓

……

風姿萬千的自然奇觀

與燦若星漢的歷史文化

你,都能在湖北遇見!

監製:洪燕

編審:康耀方 林如峰

文案:劉蕊俊

美編:石璐茜  楊紫悅  席誌豪  王子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