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企大力降本:豬價回升助推業績,溫氏股份等成本低於8元/斤

截至6月12日,已經有近20家A股上市豬企披露了2024年5月的生豬銷售情況,整體來看,銷量普遍同比下滑,而銷售收入普遍同比上漲,銷售均價大多環比上升。

有上市豬企分析,近期豬價上漲一方面是前期生豬去產能效果逐步顯現,另一方面可能是二次育肥、壓欄等因素的短期擾動。

記者注意到,伴隨著豬價的回暖,豬企的業績也隨之回升。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頭部企業已經把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了7元至7.5元/斤的水平,在當前豬價下,可以實現較好盈利。

16家A股上市豬企今年5月生豬總銷量超1250萬頭

正邦科技商品豬銷售均價環比上升9.11%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2日,已經有16家A股上市豬企披露了2024年5月的生豬銷售情況,從銷量來看,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位列前三。16家A股上市豬企在今年5月累計銷售生豬超過1250萬頭。

部分A股上市豬企2024年5月生豬銷售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部分A股上市豬企2024年5月生豬銷售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在梳理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多家豬企的銷售均價環比上漲,比如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ST天邦等。其中,正邦科技的商品豬(扣除仔豬後)銷售均價為15.05元/公斤,環比上漲9.11%;均重129.51公斤/頭,環比下降4.79%。

「近期,市場供需關係加快改善,生豬價格連續回升,養殖虧損減輕。」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在4月中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隨著生豬去產能效果的逐漸顯現,能繁母豬存欄量、中大豬存欄量和新生仔豬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二季度生豬市場供需關係進一步改善,生豬養殖可能實現扭虧為盈。

布瑞克農業大數據高級分析師徐洪誌告訴記者,2024年春節前,生豬市場曾有一波強勁反彈,豬價短暫站上16元/公斤;節後迅速回落,在13元-15元/公斤的區間內反復震盪了3個月之久。從5月中旬開始,生豬價格終於結束盤整,半月內接連「破8」和「破9」。

「我們認為,驅動本次豬價上漲的基本因素是去產能效果完全顯現。」徐洪誌表示,「從2023年開始,生豬產能去化進程已經持續了一年多,育肥豬供應能力環比下降的局面自2024年春節後已經形成並延續。同時,去年冬季受疫情和低溫擾動,仔豬成活率低於常年同期水平,今年春夏季的育肥豬出欄出現較大幅度縮減。兩者合力,使得生豬市場的傳統消費淡季的第二季度從以往的供需過剩轉為供需平衡偏緊,推動了豬價連續向上突破。」

溫氏股份等多家豬企的成本控製成效顯著

牧原股份計劃今年年底將養豬成本降至13元/公斤

由於豬價的回暖,很多豬企的業績也開始回升。今年5月初,新希望對外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逐步走出底部,今年4月,公司在豬價15.1元/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實現了整體單月的盈利。」

另一方面,豬企們始終把「降成本」作為核心目標之一,目前已經有所成效。

今年第一季度,天康生物整體生豬養殖的完全成本是15.99元/公斤,其中,3月份的完全成本已降至15.33元/公斤,而4月份的養殖成本基本與3月份持平。

6月5日,溫氏股份對外表示,其肉豬養殖綜合成本進一步下降,5月份降至7.1元/斤左右;5月份,公司16個省級區域養殖單位中,肉豬養殖綜合成本低於7.1元/斤的已達11個。

溫氏股份還提到,當前行業養殖成本差異較大。未來隨著飼料原料價格穩定、疫病防控效果逐步改善,理論上行業養殖成本差異有望逐步縮小,但最終成本差異的關鍵還是取決於各參與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牧原股份今年5月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4.3元/公斤左右,相比4月下降了0.5元/公斤左右,成本下降來自於生產成績改善、飼料價格下降以及出欄量增加帶來的期間費用攤銷下降。

「公司後續的成本下降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養殖生產成績的改善,隨著生產管理的不斷優化、疫病防控及淨化的持續推進,公司生豬養殖成績有望繼續提升;二是出欄生豬飼料成本的下降,隨著庫存原材料輪轉替換,飼料原料成本下降帶來的降本空間將在養殖成本中逐步展現。」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有信心實現今年年底13元/公斤的成本目標。」

徐洪誌告訴記者,「目前,頭部企業已經把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了7元至7.5元/斤的水平,在當前豬價下,可以實現較好盈利。就目前而言,養殖成本有明顯下跌,其中飼料原料價格走低的作用很大。依靠企業自身能力,通過提高繁育指標和飼養效率,降低死亡率等工作來降本增效,還有待於更長期的努力。上市豬企的成本控制,主要問題出在規模擴張之後,此前較為成功的降本增效模式難以完全複製;此外,有些上市豬企是從飼料行業進入養殖行業,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也影響了成本控制能力。」

多家豬企看好今年豬價走勢

新希望稱大起大落的豬週期不會再有

對於2024年全年的豬價展望,很多企業表明了樂觀的態度。

5月中旬,東瑞股份對外表示,「根據農業農村部公佈的能繁母豬數據來看,近半年數據持續下降,一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992萬頭,同比環比均有所下降,公司對2024年豬價的預期總體來說會比2023年高,看好2025年的豬價。」

5月30日,新希望對外表示,「關於短期的豬價,肯定會有波動,像今年豬價漲得比較早,跟去年北方疫情有關係,也跟二次育肥的操作有關係。但對於20元/公斤豬價能不能維持一年,我們是持謹慎樂觀態度的,原因是行業具有一定的恢復產能的能力,如果豬價長期在這個位置,產能還是會有所恢復。」

另外,新希望還提到,像過去一樣大起大落的豬週期不會再有。其理由是,「近年來,行業整體規模化程度在提升,對養豬的投資和生產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隨著行情波動,散養戶快進快出,導致豬價週期性比較明顯。現在,年出欄1萬頭以上養殖主體的佔比已經達到60%左右,這部分人是不會輕易退出的。」

6月初,牧原股份對外表示,近期豬價上漲一方面是前期生豬去產能效果的逐步顯現,另一方面可能是二次育肥、壓欄等因素的短期擾動。但長期來看,今年二、三季度生豬市場價格將維持比較好的表現。

徐洪誌認為,「從能繁母豬存欄變化推算,整個2024年都將處於育肥豬出欄量環比下降的過程中,供需偏緊狀況將延續到今年下半年,屆時中秋-國慶-元旦-春節消費旺季啟動,會成為支撐豬價持續高位運行的主要因素。不過,在利潤的刺激下,規模企業也會積極擴產填補產能缺口,因此豬價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呈現震盪上行走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