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界氣象組織官員:未來5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溫

今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發佈新聞公報,正式確認2023年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近6個月時間過去了,新的研究報告發現,這項紀錄可能會在未來5年內被打破。

當地時間6月5日,世界氣象組織發佈報告稱,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將比工業化前(1850年-1900年)的水平高出1.1℃-1.9℃。未來5年內,全球年平均氣溫至少會有一年較工業化前水平升溫1.5℃的可能性為80%;其間至少有一年將可能創下新的高溫紀錄,超過目前最熱的2023年。

「整份報告傳遞的最主要的信息在於,未來5年,我們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溫。」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氣候預測服務部負責人威爾科蘭·穆福馬·奧基亞(Wilfran Moufouma Okia)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談及全球年平均氣溫可能較工業化前水平升溫1.5℃時,奧基亞強調,這並非《巴黎協定》中強調的長期平均數值,如果以年為基礎來看未來5年的氣溫變化,其中很有可能有一年會達到甚至超過1.5℃的門檻,可能暫時性超過這個閾值再回落,具體的情況還有待觀察。但即便是單一一年超過了1.5℃的閾值,這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在世界氣象組織發佈報告的同一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就世界環境日發表演講,其中專門強調了將長期全球升溫限制在1.5℃的目標,稱如果該臨界值被踰越,將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創造推動氣候進步的臨界點,還是衝向墮入氣候災難的臨界點。當下就是我們直面事實的關頭。」

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氣候預測服務部負責人威爾科蘭·穆福馬·奧基亞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

「即便只有一年超過了1.5℃的閾值,這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新京報: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報告,未來5年內,全球年平均氣溫至少會有一年較工業化前水平升溫1.5℃的可能性為80%,至少有一年將可能創下新的高溫紀錄。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世界氣象組織是如何得出80%這一數字的?你們使用了怎樣的方法?

奧基亞: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幾天前發佈的報告是來自歐洲、亞洲等15個建模中心的合作成果。這些中心提供了所謂的「實現集合」或「預測集合」,中心所使用的集合方法比單一中心的單一方法要更準確。基本上而言,納入越多中心(的數據),產生的預測越多,結果越可靠。

世界氣象組織每年都會對未來5年進行展望。當年初模擬開始時,我們會觀測最真實的氣候狀態,並以此模擬運行5年。在預測未來5年的氣候狀態時,專家們使用的是目前最先進的科學和最有價值的知識。

新京報:自2015年以後,未來5年中至少有一年升溫超過1.5℃的可能性穩步上升,而在2015年這一可能性還接近於零。為什麼全球氣候在這十年里惡化如此迅速和嚴重?

奧基亞:本質上就是因為氣候系統正在變暖,或許我們過去沒有預料到變暖的速度(如此之快)。需要提及的一點是在2015年,也就是《巴黎協定》簽訂的那一年,我們對全球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溫1.5℃後的情況還不甚瞭解。在《巴黎協定》之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同意發佈一份關於全球變暖的報告,最終這份報告於2018年發佈。

從那份報告中我們瞭解到,如果繼續按照現有的規模進行碳排放,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我們需要注意一個重要的地方,即本次報告中提到的升高1.5℃和《巴黎協定》中提到的有所不同。因為《巴黎協定》中所說的較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是幾十年中的長期平均值。

如果我們以年為基礎來看未來5年的氣溫變化,其中很有可能有一年達到甚至超過1.5℃的門檻。屆時或許會暫時性超過這個閾值再回落,具體的情況還有待觀察。但即便是單一一年超過了1.5℃的閾值,這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各國的意願和承諾是限制全球變暖的關鍵推動力」

新京報:的確,現在討論的仍是全球氣溫「暫時」超過1.5℃的關鍵門檻。在你看來,人類距離永久超過1.5℃這一門檻還有多遠?

奧基亞:我們對此還很難下結論。現在氣象團體能做的就是監測年複一年、季複一季、月複一月發生的變化。如果想要試著預測全球氣溫何時會永久地超過這個閾值,這需要科學家們共同努力想出預測的方法,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做。正如我此前提到的,我們很可能要回過頭來評估,這是否超過了長期的標準。

新京報: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巴雷特強調,《巴黎協定》的1.5℃目標「尚未死亡」,但「命懸一線」。你認為全球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

奧基亞:我認為在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問題上,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各個政府的承諾。因為呼籲整個社會限制(碳)排放時,這需要在社會各個部門、各個領域加快變革。

氣象界群體只是在提供相關信息的科學數據,我們希望各國領導人能夠共同努力,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從大背景來看,使地球變暖的是人類活動,而這正是我們需要採取行動的地方。

從我的理解來看,我們首先需要有成員國的意願和承諾,這將是限制全球變暖的關鍵推動力。同樣,應對氣候變化也有一些解決辦法,例如,許多國家都在努力使用可再生能源。再次強調,全人類需要共同努力,努力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威脅。

5月31日,印度新德里,當地高溫天氣持續,市民戲水消暑。圖/IC photo

新京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在今天各國領導人的監督下,這場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5℃以內的戰鬥將在本世紀20年代取得勝利或失敗。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做出的氣候行動至關重要。應對氣候變化,當下最迫切的行動有哪些?

奧基亞:顯然,我們需要大幅控制(碳)排放,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另外,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挑戰,我們需要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從長遠來看,只是在世界上某些地方開展單一活動、採取單一解決方案對我們可能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場辯論中來。我認為,各個國家對氣候變化做出堅定承諾將對應對全球變暖起到重要作用。

「未來5年至少有一年有近90%的可能性創下新的氣溫紀錄」

新京報:劇烈的氣候變化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造成重大損失。例如,今年印度遭遇的極端熱浪。即便從氣候變化的背景來看,這是否也十分罕見?未來其他區域是否也會出現罕見高溫?

奧基亞:我想是這樣的。我們前不久發表報告中的一個重點在於,2024年到2028年,也就是下一個5年會比過去5年更加溫暖,以及這些年份中至少有一年有近90%的可能性會創下新的氣溫紀錄,超過目前最熱的2023年。

整份報告傳遞的最主要的信息在於,未來5年,我們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溫,我們要為此做好準備。

5月6日,泰國曼穀飽受高溫炙烤,遊客撐傘遮陽。圖/IC photo

新京報: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升溫幅度越來越接近《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這將給全球帶來怎樣的後果?

奧基亞: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全球變暖特別報告中,已經為我們描繪出了當升溫高於1.5℃以及2℃閾值時,全球將發生的變化。如果你認為今天的熱浪已經非常嚴重,在升溫超過1.5℃時,情況只會變得更具災難性。

那時會出現更多的熱帶氣旋,非洲等地會遭遇更多的洪水,南美等地將會經歷乾旱。不過,很難用簡單的方式來描述整體的畫面,因為具體發生的事情會隨著季節而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對不同地區的情況都進行了表述,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至少讓我們對升溫超過1.5℃的世界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

「各國政府應針對氣候變化製定適應措施」

新京報:未來5年里,在氣候變化方面,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奧基亞:我認為,至少從我每天的工作來看,我最關心的是確保地球上所有成員國都能交流氣候信息。因為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將很難支持(氣候工作)和拯救我們各自國家的生命。

與其說是擔心,不如說是一種請求,即確保我們能繼續得到政府的支持,推動在數據、知識和科學交流方面的國際合作。至少我們可以做出更準確的預測和預報,這將是我們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貢獻。

新京報: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也要適應氣候變化。如果更多創紀錄的熱浪、更強的降雨事件變得不可避免,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措施適應?

奧基亞:你提到了很重要的一個詞「適應」,不管氣候系統發生了什麼變化,在我看來,如何適應(氣候變化)也是一個關鍵的方面。即使我們現在停止所有的碳排放,由於氣候系統的運作方式,在未來的幾十年里我們仍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需要想辦法適應。

適應工作其實是主要由政府採取的行動,因為需要各方面共同協調。因此,我認為各個國家應該嘗試製定適應措施甚至相應戰略,我也希望這些措施都能得到有效實施。

作為民眾,我們也有自己的責任,同時我們也需要國家、政府來幫助、指導我們需要做什麼。因為適應措施需要與可持續性發展同步,其中還摻雜著經濟選擇和政治選擇的取捨。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