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球會》亮相上影節,黃曉明為詮釋角色增重30斤

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6月17日,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參賽片劇組開始陸續亮相。華語影片《陽光球會》首先出場,總製片人王才濤、導演魏書鈞攜演員黃曉明、祖峰、佟林楷與媒體見面。該片講述了一個溫暖治癒的故事:單身青年吳優和年近七旬的母親沈麗萍相依為命,母親突然患病,吳優堅信只要讓陽光照進內心,生命總有奇蹟,於是帶著母親踏上了尋覓陽光的旅途。

《陽光球會》劇組亮相上影節。

從短片《延邊少年》到長片《野馬分鬃》《永安鎮故事集》《河邊的錯誤》,再到如今的《陽光球會》,導演魏書鈞認為《陽光球會》帶有原本的個人表達,但它很大程度跟自己之前的電影很不一樣,包括劇作、影像本身,「我總想在一個新的故事裡面用一個新的方法去講述。」

導演魏書鈞認為《陽光球會》帶有原本的個人表達。

《陽光球會》中的母親形象脫離了母慈子孝的傳統模板,她活潑、浪漫、愉悅,從沒有放棄尋找生活的美。一次偶然的機會,魏書鈞看到了陸小芬曾出演的電影,陸小芬身上的鬆弛感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認為陸小芬就是影片中母親的合適人選。

賈樟柯的出演是《陽光球會》中的一個「彩蛋」,魏書鈞提到當完成蔡博士角色的時候,賈樟柯的形象就已經建立了。賈樟柯的出演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豐富了人物形象,在與對手演員的對戲中,他即興的山西口音也成為電影的亮點之一。

黃曉明分享創作心得。

黃曉明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與其以往形象反差極大的角色。

黃曉明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與其以往形象反差極大的角色,為了更好地表現特殊人群的生活狀態,他專門前往杭州的特殊人群基地實地體驗一個月。在人物形象的設計中,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他對人物外表提出了很多細節方面的建議:頭頂漏空、臉部增加斑點、眉毛齊平,以及明顯不整齊的牙齒。同時,在與特殊人群的交往中,黃曉明發現他們喜歡吃甜的東西,為了更好地表現這一細節,他在拍戲過程中增重30斤,「讓這個人鈍感更強一些,我覺得比較能夠達到我想要塑造這個人物的效果。」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