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歲月「雕刻」的中國北韓族百年部落

中國北韓族百年部落。人民網記者 王帝元攝中國北韓族百年部落。人民網記者 王帝元攝

中國北韓族百年部落位於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圖們市月晴鎮白龍村,距圖們市區23公里,是集民俗飲食、農耕生活、表演娛樂為一體的具有北韓族特色的「農家樂」旅遊區。百年部落中的老宅始建於1877年,距今已有144年的歷史。

白龍村緊靠圖們江,與北韓隔江相望。據介紹,村落因清光緒年間(1877年)有難民逃荒到這裏種地而形成,當初村民常被老虎傷害,多次發佈告驅虎,後來人們以北韓族民間傳說中白龍能驅虎之意,就將村子改名為「白龍」。

百年老宅從1877年始建,曆時3年,1880年竣工,已經經歷了144年的風雨。房屋採用土木瓦結構,無一根釘子,採用的工具均為原始的大锛、小锛和斧子等。所採用的木材為長白山優質原木,通過圖們江木排運至,青瓦則是從對岸北韓用船運來。整潔的青色瓦壟、聳立的屋脊、雪白的牆壁,給人們一種清新、舒適、整潔的美感。據悉,此房屋是目前中國境內唯一保持完整的北韓族風格百年老宅,對於研究中國北韓族古式建築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段歷史在圖們市博物館有記載。

走進這個百年部落,房屋自然錯落,屋脊鶴翼,百年老宅的房簷和屋內有燕子築巢,不時飛進飛出。工作人員介紹說,「燕子不進仇家門。」寓意著家庭和睦,一般只要爺爺在,就一直不分家。燕子胸前有白毛的喜歡在屋內築巢,胸前紅毛的體量大些,喜歡在外面築巢。門樑上還有一塊以中間短軸為中心旋轉的長方形木板,本以為是為了方便燕子進出,結果燕子是走門的,據說這個設計是為了方便屋內換氣。房屋外圍的木柱外實中空,可以在雨雪後快速乾燥。部落中用不規則的石塊堆砌的矮牆讓人好奇,其中並未使用水泥等銜接,卻又有著外觀整齊的線條。這裏的鄰裡間也未採用高牆分割,據說矮牆更便於交流,舊時如果到了飯點,誰家的煙囪沒有冒煙,鄰居便知道他家斷了口糧,便會送去食物。

現年73歲的部落修繕管理人金京男,自2009年走訪了近百名曾在白龍村生活過的村民,挖掘出了白龍村從誕生至今的滄桑故事,建立了以百年老屋為核心,具有鮮明北韓族建築特點的仿古部落群,特色鮮明的標籤,讓白龍村百年部落成為遊客嚮往的「打卡」目的地。旅拍、美食、歌舞,讓遊客深度體驗北韓族民俗,吸引八方來客。「廁所革命」也走進了這裏,嶄新、寬敞的衛生間讓來此的遊客「解憂」更方便。

金京男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規劃,就是讓所有白龍村的村民都在部落中就業,讓村民們慢慢跟著富起來。

村里自產的水稻,自然晾曬後純手工釀製的米酒頗受喜愛,有的人從圖們市區驅車前來購買,樂此不疲。米酒有玉米釀造和大米釀造的兩種,在這裏品嚐到的味道更清冽一些,也沒有那麼甜,大米做的米酒更爽口一些,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口味。一口好喝不醉人的米酒,再配上熱乎軟糯不膩的打糕,再來一口辣白菜更是美味,望著遠處仙氣飄飄的山巒和近處的水田,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