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銳評|醫生因救人上課遲到被處分,說「已是最輕處理」實在荒謬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6月16日,「南方醫科大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處分」這一話題登上熱搜。

當天中午,南方醫科大學發佈「情況說明」回應:學校正在向相關單位瞭解核實情況,後續將跟進處理,並表示,作為醫科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生命至上、救死扶傷優先是其始終堅持的價值理念。

當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聯繫上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宣傳處一名工作人員,對方表示,目前的處理結果被認定為教學差錯,屬於最輕的一檔。

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患者本身就住在醫院,俞莉老師在不在,患者的救治都是能夠得到保障的。即便有突發情況,可以打電話報備下。(據6月16日現代快報報導)

南方醫科大學所發的情況說明南方醫科大學所發的情況說明

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在網傳的「關於2023學年春季學期兒科教師上課遲到事件的查處通報」文件,以及媒體的各種採訪報導中,已經呈現得很清楚。俞莉老師既是老師,也是一名兒科醫生,2024年5月10日上午,她原本應該按時去教室進行一堂英文授課,但上課前查房時,發現其分管的患兒病情有變,疑似腦出血,遂進行緊急處理,因為情況緊急未能及時報告教研室,所以就被扣了2000元獎金,在全院範圍內通報批評,取消本年度考評評優評先資格,這也就是這位工作人員所說的「最輕的一檔」。

網傳的查處通報文件網傳的查處通報文件

那麼如果不是「最輕的一檔」,會怎麼處理呢?南方醫科大學官網上的《南方醫科大學本科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顯示,任課教師無故遲到、早退或誤課5分鐘以上30分鐘以內(含)屬嚴重教學事故。在處理辦法上,對教學事故的直接責任者,由所在學院、二級單位負責人對責任人進行教育,在教學績效薪金分配時扣發責任人相應的績效,取消責任人當年度評優評先資格。

首先,俞莉醫生是為了搶救病人才遲到,根本算不上「無故遲到」,對她進行處罰本身就缺乏依據,再者,這「最輕的一檔」好像也沒有輕到哪裡去,要扣的錢還是扣了,要取消的資格也還是取消了,到底輕在哪兒?令人費解。

或許,做出這一處罰決定的相關人員,還覺得學校已經充分體恤了俞醫生的難處,還生怕舉報她的人不服氣,所以才在通報里非常詳盡地記錄了俞老師因為救人才遲到了29分鐘,並且之後還妥善安排了授課的全過程,無論從通報的字裡行間,還是從這位工作人員「真誠」的回應來看,都可以感覺到,學校行政理念之僵化,處理問題思維之機械,與社會大眾觀念之嚴重脫節。

無論是從正道公心出發,還是以常理人情度量,在患兒疑似處於危急狀態的情況下,俞莉的醫生+教師的雙重身份中,當然是作為孩子的主治醫師這一身份更為重要,那是她分管的患者,她當然覺得自己應該負責到底,如果每個醫生都像這位工作人員所言,覺得患者反正在醫院,自己不急著救,總會有人管,那醫院還怎麼正常運轉,怎麼做到護佑生命?

俞莉選擇放下一切先救治孩子,恰恰是體現了作為一個優秀醫生最專業的素養,最崇高的醫德,那就是時刻牢記生命至上,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後續的這份處罰決定,卻也讓人看到了不專業的行政管理對醫生職業熱情的傷害,對醫療質量的損害。正如網民所言:俞老師用她的選擇和行動給醫學生們上了最有意義的一課,而學校卻用一紙處罰給學生們上了極具諷刺意味的「現實一課」。

任何人都可能會面臨需要醫生救助的時刻,我們都希望能遇到一個,像俞莉這樣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用行動踐行職業使命的「老實醫生」,而不是眼看著患者處於危險之中,卻只想著走好流程,免除自己責任的「聰明人」。一所醫科大學究竟應該向學生,向大眾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應該如何從制度到行動去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光靠嘴巴說還不夠,得拿出實際行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