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掌墨師帶您「悅讀」鼓樓里的那些美好寓意

在湘黔桂三省區交界的侗族地區有句民謠

「花橋師傅在三江,鼓樓師傅在紀堂」

這句民謠道出了

黔東南州黎平縣紀堂村鼓樓掌墨師的名聲

在紀堂村,陸文禮是掌墨師的傑出代表之一

而徒弟陸德懷也是一名出色的掌墨師

幾十年間,陸德懷參與修建了

民居、鼓樓、風雨橋等建築

在紀堂村侗族建築文化展示中心

陸德懷為我們講解了侗寨鼓樓的相關知識

鼓樓是侗族村寨的標誌性建築

採用榫卯結構修築而成,結構嚴密堅固

可達數百年不朽不斜

鼓樓對侗族人而言

是集多重象徵意義於一體的建築

鼓樓的斗栱如同帽子

房簷的翹腳如同尚方寶劍

四根主要支撐的主柱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季

十二根襯柱象徵著十二個月份

中間的柱子代表一年

鼓樓下方呈四方形與八角形

有「四面八方迎貴人」的寓意

侗族的鼓樓如同一棵神聖的「文化柱」

與侗族人的歷史、信仰、習俗、節慶

等各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些不用一釘一鉚建造的木質建築

在紀堂村的崇山峻嶺間星羅棋布

搭建起了侗族群眾的心之歸處

文稿:萬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