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誌願「參謀」可靠嗎?回歸理性自主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每到高考節點,一些「高價」誌願填報指導服務便紛紛出現,服務質量卻是參差不齊。有機構或個人宣稱擁有所謂「內部大數據」,能夠「精準定位」,確保考生進入心儀專業,誘導考生和家長購買高價服務;還有一些打著專業旗號的「高考誌願規劃師」「權威專家團隊」等利用信息不透明做誤導性宣傳。實際上,相關部門表示從未發放過「高考誌願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有些「規劃師」甚至是機構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根據「台本」提供輔導。

考生和家長應當?注意,一些誌願填報機構過度渲染?某些專業的就業前景,製造「熱門專業」假象。有的考生和家長聽信這類指導,盲目追求所謂「熱門專業」,結果入學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也不適合所報考的專業。

高考誌願填報指導服務之所以有市場需求,主要是因為考生和家長缺乏足夠的信息和信心找到填報的「最優解」。但購買服務時往往忽視了除了經濟成本還要付出的機會成本。今年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檯面向高考生免費開放「陽光誌願」信息服務系統,基於招生、就業、調查、測評等大數據,結合深度專業和職業解讀,提供誌願推薦、心理測評、就業去向及前景查詢等服務,幫助考生更好瞭解專業和個人職業傾向。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同時,每年在高考填報誌願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佈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和近年來各高校錄取分數情況,各地高校也都會組織各類免費的線上線下招生諮詢活動,並加強對高三年級班主任的培訓,為考生和家長提供諮詢服務。

對於考生來說,高考誌願的「參謀」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機構,最終的決策要自己通過理性分析,自主選擇。相較於考慮一時專業的「冷熱」和學校的排名,根據自身所長,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與興趣、?誌向、?職業規劃相匹配的專業和大學,有利於?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動力?,更好實現個人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記者:李丹

監製:蘇民

責編: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