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隊談桂林暴雨:中學生掉進排水渠衝走,三四公裡外被找到

來源:九派新聞

廣西氣象部門消息,6月13日至19日,廣西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過程,為今年廣西龍舟水最強降雨時段。國內多地應急救援隊伍迅速集結,馳援桂林。

截至6月21日,桂林灕江水上搜救誌願者中心(以下簡稱「搜救隊」)一輪救災結束,共出動誌願者326人次,舟艇,排筏21艘,救援車輛以及越野車輛32台。共轉移被困人員近3868人次,運送各類物資往返災區228趟次。

據央視新聞消息,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佈通知,鑒於本輪影響桂林的強降雨過程已結束,全市江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水勢平穩。根據《桂林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6月22日17時終止桂林市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如果我們再晚一點點到,可能很多人會有生命危險。」在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搜救隊主任莫光富回憶,他和隊友曾在被洪水圍困的大洲島中,救下兩名躲在搖搖欲墜的板房二樓的工作人員,也曾在洪水將要漫過橋洞前救下在橋洞內被困的居民。

[1]路面漲水看不清路,中學生掉進排水渠後失聯

6月13日,象山區茶店路口受強降雨影響,水深超出路面1.2米,部分過水車輛熄火。其中,一位丟失家裡鑰匙的中學生因家中沒人回不了家,選擇留在路口,同時幫助過往熄火車輛推車。

因水位太高,他不小心一腳踏空,栽進了排水渠。「這個排水渠以前是一條小河,貫通著下水道。」莫光富介紹,他們當晚接到通知後開始搜救至淩晨,但一無所獲。

次日6時30分,搜救隊重整旗鼓,關掉上遊水閘後再次進行搜救,但因水位太高且水流湍急,搜救未果。

15日早上,水位終於有所下降,莫光富與藍天救援隊的一名隊員共同進入下水道進行排查,在滿是污水的下水道內工作近3個小時,確定中學生未被衝進下水道後,便沿著河道下遊繼續搜尋,終於在距原落水地近4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中學生。

「這幾天我們主要進行搜救工作,後來內澇變得嚴重,便開始集中轉移群眾、轉送物資。」莫光富表示。

[2]在搖搖欲墜的板房二樓救下2人

19日早上8點30分,位於象山區的寧遠小學因地面水位上漲速度過快,1300名學生被困學校。「寧遠小學是最早一批出現險情,需要大規模人員轉移的地方。」莫光富說,寧遠小學的學生與教師於中午12時30分轉移完畢,之後便開始分批轉移附近幾個小區的居民,「估計有上萬人」。其中,安新洲小區的情況最為嚴峻。

安新洲小區內設有防盜網,同時樓梯安裝在樓棟外,一樓的居民無法自主逃生至二樓,只能等待救援人員。「當時一樓居民的情況十分緊急,如果再晚點,他們可能會完全被水淹沒。」

談及在救援過程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事,莫光富思考了很久,「我遇到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人,如果我們再晚一點到,他們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

19日下午,在灕江內四面環江的大洲島,莫光富和隊友成功救下2位被洪水圍困在島上的工作人員。「當時島上的水位超過了3米,水的流速極大,島內有很多樹木以及電網,因為並不清楚被困人員具體方位,情況比較複雜。」莫光富通過不斷呼喊,聽到回應,才終於確定方位。「他們躲在一棟板房建築的二樓,看到他們時,那棟房子已經搖搖欲墜了。」

轉移完這2位工作人員後,莫光富繼續開著橡皮艇前往灕江上遊進行救援,在途經雉山橋的一個橋洞時,他們突然聽見有人在喊救命。「當時我們都被嚇到了,沒想到橋洞裡面還藏著一個人,發現他時,水位還有30釐米就要淹沒他,如果我們當時沒有路過這個橋洞,他可能就沒命了。」

20分鐘後,橋洞被完全淹沒。

19日與20日這兩天,莫光富和隊友們幾乎沒有休息,每天都要連軸轉到淩晨。21日洪水漸退,他開始協助進行災後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