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三巴落石初步認定為雷電擊中所致,未對結構產生影響

新京報訊 據「大灣區之聲」官方微博消息,就6月中旬大三巴前地石階發現有石塊落下一事,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經過多方面調查及資料比對,初步認為事件屬大三巴立面上方第二層聖像壁龕受到雷電側向擊中所致,後續文化局將進行修復及與專業文保機構研究應對方案。

在6月12日中午約1時15分,氣象局已發出惡劣天氣及雷暴警告期間,大三巴遺址出現短暫電壓驟降,其後文化局管理人員在大三巴前地發現石塊,文化局迅即派員到場瞭解,進行全面記錄及安全檢查,並以無人機進行觀測及採集周邊環境數據,以及聯同消防局對大三巴立面作近距離詳細檢查,再結合監測中心數據、閉路電視資料及翻查歷史記錄,初步認為事件是由於大三巴立面上方第二層聖像壁龕內部聖像後方位置,受到雷電側向擊中所致,屬於罕見的情況,是文化局自有記錄以來首次發生;現時,經過分析監測中心數據、工程結構安全評估,並對壁龕作詳細檢查後,事件未有對大三巴結構產生影響,壁龕內的銅像亦未有受損,同時,經仔細比對壁龕失石位置、石塊風化痕跡,以及發現石塊周沿有灰泥等粘合物料,結合大三巴早年曾經歷過多次修復,故落下石塊有可能屬於該壁龕的早期修補石料。

雷電現象存在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在過往有雷電天氣發生時,由於大三巴牌坊地勢較相鄰的大炮台低,大炮台已設有防雷裝置,該範圍內的樓宇亦多設有避雷系統,因此,該範圍內發生的雷電會被引致周邊地點,故今次事件實屬罕見情況。現時,文化局正安排對壁龕及銅像進行修復及清潔,以及對大三巴立面進行全面性的詳細檢查。同時,因應近年極端天氣頻生,文化局將持續與文化遺產研究院等專業文保機構研究應對方案,包括在文物保護原則下,研究在大三巴加設避雷系統的可行性,盡力降低惡劣天氣對文物建築的影響。

編輯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