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京畿道大火燃燒超4小時才得以控制,鋰電池廠起火有多危險?

發生在南韓京畿道一家鋰電池廠的那場大火,燃燒了4個多小時才得以控制。

消防業內專家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談及,近年來,美國、南韓、日本等地先後發生多起涉及鋰電池的火災,我國也發生過北京大紅門儲能電站火災等事故。

鋰電池的危險顯而易見。

據韓聯社報導,6月24日10時30分左右,鋰電池製造商Aricell位於華城市(京畿道下轄市)的工廠(首爾以南45公里)開始燃起大火。消防部門接警後,考慮到「鋰」是有害化學物質,隨即發佈2級響應(可下令3至7所消防署動員31至50台設備),並派出159名消防員和63台設備用於滅火。

由於鋰電池火災難以用常規方式完全撲滅,且現場火勢較大,滅火工作並不順利。當地消防部門透露,先遣人員抵達現場時,工廠內部的電池仍在爆炸,火勢快速蔓延。當日15時10分左右,火勢基本得到控制後,消防員進入大樓尋找失蹤人員。

火災後的南韓京畿道Aricell工廠。 圖源:韓聯社火災後的南韓京畿道Aricell工廠。 圖源:韓聯社

廠房共3層,有11棟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據瞭解,火災發生時廠區工作人員共有102人,其中67人在第3棟上班。

目前已確認的23名死者均在第3棟樓的2層被發現。大火起於此處,當時工人們正在檢查和包裝成品電池。現場的消防員表示,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發生在南韓化工廠內最嚴重的事故。

起火的第3棟樓儲存有3.5萬多個鋰電池成品

據韓聯社報導,23名死者中,包括17名中國人、5名南韓人和1名老撾人。另有8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

公開資料顯示,南韓SK集團旗下的鋰電池製造商Aricell成立於2020年,生產用於傳感器和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鋰電池,是在創業板上市的S-Connect的子公司,常駐員工50餘人。起火的第3棟樓儲存有3.5萬多個鋰電池成品。

現場影片顯示,事發時,鋰電池冒出濃煙並燃燒,有工人嘗試用滅火器滅火,但未能撲滅,白色濃煙迅速蔓延至整個工作間。第一次爆炸發生在6月24日10時30分3秒,第二次爆炸發生在10時30分28秒,僅3秒後又發生了第三次爆炸。

在第一次爆炸後,濃煙僅用了42秒便吞噬整個工作間。

火災後的南韓京畿道Aricell工廠。 圖源:韓聯社火災後的南韓京畿道Aricell工廠。 圖源:韓聯社

根據南韓消防部門的初步調查結果,火災始於用於軍方調頻對講機的「一次鋰電池」的儲存和包裝區。截至目前,火災的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S-Connect官網顯示,Aricell生產的鋰亞硫酰氯電池如今被廣泛應用於AMR/AMI領域、RFID(射頻識別)、醫療設備、軍用設備、各種工業產品等。據瞭解,鋰亞硫酰氯電池是一種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可用於智能水錶、煙霧探頭、溫濕度檢測器等設備,屬於傳統一次性使用電池,不可充電。

作為鋰電池生產大國,近年來,南韓電池廠火災頻發。據路透社報導,此次事故發生後,地方當局曾發短信提醒當地居民注意煙霧,建議不要外出。

事故發生後,南韓總統尹錫悅發佈指示,稱將動用所有可用的人力和裝備,竭盡全力做好搜救工作。同時,南韓政府組建了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討論應對事故的方案。

目前,南韓警方已對電池公司負責人和其他相關四人進行調查,並對他們實施了海外旅行禁令。

鋰電池冒煙後15秒蔓延至工廠內部,氣體毒性強

鋰電池廠房失火到底有多危險?6月26日,新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一位不願具名的消防專家。

該專家介紹,鋰離子電池廠房是一種密閉的工業綜合體,涵蓋電池電芯生產、電池包組裝、電池倉儲等一種或多種類型,火災風險兼具潔淨廠房、鋰離子電池、大跨度空間等特點,「此次南韓京畿道事故中的鋰亞硫酰氯電池,較常規的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儲電密度更大,燃燒情況下產生的氣體毒性更強。」

他提及,南韓當地消防部門公佈的現場影片顯示,一塊鋰電池冒出少量煙霧後,僅15秒即蔓延至整個工廠內部,留給工廠里的工人逃生的時間很短。「火災發生後,公司應第一時間疏散撤離人員到安全區域,斷電、並啟動事故區域噴淋、滅火、排煙等設施。」

火災後的南韓京畿道Aricell工廠。 圖源:韓聯社火災後的南韓京畿道Aricell工廠。 圖源:韓聯社

據該專家總結,鋰離子電池生產具有三種風險:一是物料易燃易爆,致災物質多。原料倉庫、注液車間、電解液儲備間和廢料庫涉及電解液、醇酮類溶劑等原料、廢料,多為甲、乙類物質,易發生燃燒爆炸。「電池熱失控所釋放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與原料、廢料、廢氣和產物共存疊加,風險加劇。」

二是建築佈局複雜,處置難度大。廠房整體結構多數採用鋼結構,建築佈局複雜,通風管道及電氣線路密集,內部圍擋較多,空間密閉,通道錯綜複雜,高溫煙氣聚集,燃燒爆炸導致坍塌風險加劇,救援人員容易迷失。「此外,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還有多棟廠房通道連接、單棟多層高度集成和‘廠中廠’等特徵建築,風險隱患倍增。」

三是多重災害疊加,事故風險高。該類廠房通常具有電池數量多、能量密度高的特點,「一旦發生電池熱失控,內部熱量持續堆積,釋放有毒易爆氣體,易發生燃燒、爆炸等連鎖反應。尤其化成、分容、儲能等環節,兼具高架倉庫火災特點,火勢迅速蔓延、貨架倒塌、高壓觸電、爆炸衝擊等風險進一步加大。」

專家還提及,鋰電池具有特殊危險性,海倫滅火器無法徹底撲滅燃燒的鋰電池,僅可撲滅鋰電池的外部火焰。大量冷水可以消除明火,並使鋰電池冷卻。因此,消防部門在處置過程中,除積極搶救人員外,還應堅持「安全防禦、控制燃燒」的原則,充分利用廠區消防設施,提高內部噴淋冷卻強度,控制火勢蔓延,同時還要注意防爆炸、防中毒、防觸電、防倒塌。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