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視界 | 集齊通用大模型“七龍珠”後,頭部辦公平台“許願”企業都能靠AI盈利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當AI大模型產品從技落地術競賽走向商業,一個新的趨勢是由平台整合產業上下遊共建繁榮生態。

6月26日,釘釘在北京宣佈對所有大模型廠商開放。據瞭解,除了通義大模型外,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AI、獵戶星空、零一萬物、百川智能六家大模型廠商已經與釘釘達成合作。

“模型開放是釘釘生態開放戰略的再進一步,目標是構建中國最開放AI生態。”釘釘總裁葉軍表示,隨著行業從模型創新走嚮應用創新,探索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是釘釘的責任所在。“釘釘擁有大量企業客戶,數據優勢與場景優勢疊加,和大模型之間彼此需要;另一方面,釘釘上的大企業客戶也對模型開放提出要求。”

快速迭代的通用AI大模型產品難以匹配到最適合的場景,是當前不少大模型廠商都在面對的問題;沉澱了大量數據和用戶的平台型企業和行業巨頭則看到了供需之間的紅利。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去年的烏鎮大會上就公開表示了,科技平台企業在創建開放的AI生態的使命與責任。榮耀CEO趙明也在出席在MWC 2024上,接受採訪時預言,全球AI生態一定要是協作和開放的,並強調榮耀的AI PC業務會在跨系統、跨設備、跨應用中實現協同開放;與之持相似戰略路徑的還有打造了“四端一體”天禧AI生態的聯想。

在海外,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則在2024年度Intel Vision大會上宣佈,會創建一個開放平台助力企業推動AI創新。

雖然身處的賽道不同,但幾家領軍企業都有著在數據和客戶規模上的既有優勢。以處在辦公賽道的釘釘為例,其生態夥伴總數已超過5600家,其中AI生態夥伴已經超過100家;釘釘AI每天調用量超1000萬次。

平台之所以請來一大波主流AI大模型合作打造開放生態,在於這一技術是得到價值驗證和通往AGI的必由之路。從場景出發,企業要通過AI盈利,構建AI生態匹配大模型就成了產業發展的必然。

記者注意到,在IM、文檔、音視頻等場景,平台選擇通義大模型支援;對於教育類應用場景的長文本理解和輸出能力,選擇和月之暗面合作,此外還有AI助理、AI搜索、辦公相關套件等場景。

當頭部平台集齊通用大模型“七龍珠”後,能否召喚出“神龍”實現大模型產業成長願望?業內人士分析稱,讓大模型與業務系統深度融合最大的阻礙還是成本問題,並且很難通過產品化的手段快速推進。對於AI企業來說,促進SaaS企業改變軟件交互方式還不夠,平台要做的還有一步一步去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這點對於任何新鮮事物而言,都是一樣的,需要一定的週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