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評:網絡正能量,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左雨晴) 鄉村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對促進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傳承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3月,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3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徵集展播活動結果揭曉,經過初選、專家審核評議、網絡展播投票、終選以及結果公示,550件網絡精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用聲像影與圖文,繪就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走過中華大地的上百個縣城,懷揣理想的青年們走進田間地頭,成為帶頭致富新農人,嶺南的黃皮果林、山東德州的甜蜜紅薯、河南周口的金色麥浪……在如詩如畫的山水間,小產業成了大文章,串聯起廣大農民的就業創業夢,也成為鄉村振興夢的生動實踐。

如今,鄉村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火爆出圈的貴州「村超」,不僅是比拚激烈的體育賽事,更是貴州榕江各民族的超級大聯歡:侗族大歌的悠揚歌聲,苗族女生的盛裝舞蹈,地道的鄉味美食……富有鄉村氣息的比賽,增強了村民對村莊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也刻畫出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的幸福模樣。

中國式美麗鄉村成為發展「金名片」,也為全球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在浙江,「千萬工程」20年實踐激發世界迴響,整潔的街道、多彩的田園不僅吸引外國友人居住、興起「洋家樂」,更贏得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在世界讚譽中顯示出中國推進環境治理、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和智慧。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832個脫貧縣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396元,脫貧勞動力每年務工就業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每個脫貧縣都培育形成了2至3個特色主導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承載著文明記憶、家國情懷、血脈傳承,中國鄉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展望未來,我們將堅定信心,共同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的嶄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鄉村力量。(完)

【編輯: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