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啟動「京果飄香·全民採摘季」,百餘種時令水果等你嚐鮮

隨著全市特色果品陸續成熟,2024「京果飄香·全民採摘季」6月27日正式啟動。即日起至10月底,市民遊客可走進全市3000個觀光果園,品嚐百餘種時令鮮果。

在大運河森林公園舉辦的啟動儀式上,果農和企業向市民推介水果。何建勇 攝在大運河森林公園舉辦的啟動儀式上,果農和企業向市民推介水果。何建勇 攝

地圖將根據果品成熟期動態更新

在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舉辦的啟動儀式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佈了「北京觀光採摘果園地圖」「北京品蜜地圖」和「京·花果蜜」品牌logo。

市園林綠化局梳理了一批景觀效果好、產業示範引領作用強的觀光採摘果園,市民可在首都園林綠化微博、微信公眾號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方網站查詢地圖,通過點擊果品圖標瞭解果園位置、果品種類、採摘時間等實用信息。

為了方便市民品嚐最應季的新鮮果品,地圖將根據不同果品成熟的物候期動態更新。首批「上圖」的包括櫻桃、杏、李、桃、葡萄等本地特色品種,還包括藍莓、火龍果等引進「網紅」品種,果園覆蓋海澱、豐台、延慶、密雲、大興、門頭溝等全市13個區。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副處長張俊民說,採摘季期間,全市還將打造系利雲化活動,邀請市民遊客走進果園,感受花園城市的「花果飄香」。7、8月正是桃李芬芳的時節,市民可以品嚐平穀大桃和密雲禦皇李子。到了9月,延懷河穀的葡萄、大興金把兒黃鴨梨、門頭溝京白梨、平穀佛見喜梨也將邀請市民嚐鮮。10月,沉甸甸的昌平蘋果、延慶國光蘋果將掛滿樹枝,靜候市民進園採摘。

部分優質果園將提供果樹認養、農耕體驗等活動

隨著產業的持續興旺,全市果樹種植面積175.6萬畝,年果品產量近4億公斤,銷售收入32.1億元 ,果樹成了「搖錢樹」,20.98萬從業果農人均收入1.53萬元,書寫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全市開放觀光採摘果園2966個,2023年接待遊客534萬人次,採摘果品3561萬公斤,採摘收入達4.5億元。

今年,市園林綠化局將組織果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主動對接單位、社區和校園,讓優質優價的特色果品來到市民身邊。部分優質果園還將開闢「一分地果園」,面向市民提供果樹認養、蜜蜂領養、花卉種植、科普教育、農耕體驗等活動。

為服務果農,全市將依託專家團隊,圍繞果園節水、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災後重建、智慧化智能化現代裝備推介等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傳承老口味、研發新口味、留住鮮口味

「為了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綠色產業,用高質量的林果產品滿足市民的需要,我們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張俊民說,一方面傳承老口味,發掘保護利用北京古老果樹資源,注重發展傳統優良品種,形成「京味」濃鬱的有北京特色的果樹產業。

北京果樹種植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氣候,孕育了門頭溝京白梨、大興金把黃鴨梨、朝陽郎家園棗等上百個特色果品。近年來,市園林綠化局對45種「京字號」果品種質資源開展調研,以新科技助力建設了40個綜合性示範基地,提升果品品質,同時把產品從田間請到「直播間」,拓展線上銷售,讓老北京水果煥發新光彩。其中,北京懷柔板栗、門頭溝京白梨栽培系統還成功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公佈的《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另一方面研發新口味。全市培育適宜北京地區栽培的新品種,同步引進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豐富了果盤子。以桃為例,作為北京市鮮果種植規模最大、區域品牌效應最突出的樹種,為了實現產業規模和產品質量雙提升,由政府「出題」,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合力「解題」,在種質創新、綠色生產、采後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進行示範引領。目前,作為國家地標產品的平穀大桃,新品種數量已經佔主栽品種的70%。

此外,留住鮮口味。北京倡導果品綠色生產方式,實施「改品種、改樹形、改土壤、減化肥、減農藥」等技術措施,大幅提高了果品品質,為生產經營主體、供應商和消費者搭建了全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平台。同時不斷為京字號果品賦予文化價值,策劃推出了「京·花果蜜」發現之旅系利雲化活動,引導北京消費者走進田園,品嚐新鮮的果品。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