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丨“城市美食名片”成本地消費新動能 成都96家商戶上榜2024年必吃榜丨封面天天見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百城千味,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而這平凡的人間煙火恰恰是城市底色,引著無數遊客奔赴,“城市美食名片”已經成為本地消費新動能 。6月27日,大眾點評2024年“必吃榜”在北京揭曉,119座城市及地區2797家餐廳上榜。此次發榜城市首次破百,商戶數、城市數達曆年新高。上海、北京、成都、重慶、廣州為上榜餐廳數TOP5城市。

記者觀察到,此次成都的上榜商戶數達到96家,位列全國上榜餐廳數量排名第三的城市。上榜餐廳中,有近15家為紮根街頭巷尾的煙火小店。

青城山特色小店首次入圍榜單

老闆熱切歡迎全國遊客品嚐成都美食

青城山風景區的山下人家·土砂鍋臘排館,是當地遠近聞名的一家小餐館。老闆姓鍾,是四川彭州縣本地人,因為家裡老一輩擅長做排骨臘肉,鍾老闆就想開一個主打排骨臘肉的青城山特色餐館,把家鄉味道推薦給景區遊客。“我家的排骨臘肉,全部都是家裡人自己加工,醬料都是自家研究的秘製醬料,慢慢的回頭客多了起來。”鍾老闆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口味經營,大家都知道了我們食材新鮮,用砂鍋不用銅鍋味道也更鮮,不止遊客,周邊的鄰里鄉親都來吃,一到週末,排隊喊號忙不過來。

這是山下人家·土砂鍋臘排館第一次入榜。鍾老闆也對經營情況抱有樂觀預期:“聽之前上榜過的商家朋友說,有的營業額提升了50%,我也希望我們的店能迎來更多客人,讓更多天南海北遊客,都能嚐到臘排骨這些本土的、接地氣的、特色的成都美食,弘揚家鄉美食文化。“

歆瑞源油鹵串串,開在成都海椒市,也是一家本地家喻戶曉的串串店,雖是街頭蒼蠅館子,但經常需要排隊2小時以上才能吃到,這已經是小店第四次入圍必吃榜。老闆朱姐對於做餐飲有自己的堅持:食材要新鮮,要手工切,炒料要自製,不要香精,保留食物本味。每天早上七點半,朱姐就和店裡阿姨到店開始忙活到晚上。“雖然這幾年店舖生意好了,但是我不準備擴店,我做餐飲是直腦筋,就知道一心往前衝,服務做好,味道做好。客人的認可就是我的榮譽,也希望能通過我的店,讓更多消費者瞭解到四川成都特色油鹵串串。”

城市美食榜單

成為小商戶的新舞台

深度旅遊時代來臨,“美食目的地化”成為趨勢,相關美食榜單也成為遊客和消費者赴目的地打卡的理由。記者瞭解到,今年榜單新增58座美食城市,上榜餐廳拓展到了成都青城山風景區、重慶巫山縣等區縣地區。

“創新不忘本 傳承不守舊。”基於餐飲消費的新趨勢,更多堅持新鮮食材、煙火氣十足的地道餐館出現在榜單上。今年2797家上榜商戶中,近半數為城市特色商戶,煙火小店佔比達46%,小吃商戶超過500家。

在廣東深圳的蛇口市場門口,潮汕人葉向家憑藉著父輩傳授的裹粽手藝,從推車擺攤開始,將20年老店—嘉華小吃店做上了“必吃榜”。粽子熱氣騰騰地出鍋,店門外擠滿了排隊的本地市民、外地遊客。“所有粽子店內現包,高峰期4個‘粽子工’從早到晚忙不停,一天賣出好幾千個。”葉向家介紹。“開在菜市場邊,透著老蛇口獨特生活氣息的市井老店。”有大眾點評用戶評價。

城市另一頭深圳龍崗區,新上榜餐廳——昌記豬腳飯店裡,黃老闆正滿頭大汗地為客人切製燒臘和豬腳。一家三四十平的街邊小店,日日用份量十足的地道潮汕豬腳飯,撫慰城市打拚者的心。“一份20元,從未漲過價。生意也沒想過要做大,就想認真把這家店做好,照顧好每位食客,發揚潮汕的美食傳統和精神。”黃老闆說道。

“味蕾遊”爆紅的2023年,不少遊客為了一道菜,奔赴一座城,也有不少小店借由線上平台,被更多消費者種草。大眾點評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榜單異地用戶佔比達到42%。景德鎮的瓷泥煨雞、延邊的朝鮮參雞湯、襄陽的黃酒配牛肉麵……一張更為豐富全面的美食榜單,進一步成為消費者心中的“美食之旅嚮導”。

美食是城市最好的名片。每一座城市的發展和美食的發展,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業內人士評價,承載著真實餐飲消費趨勢的美食榜單,是推動餐飲行業發展的“行業風向標”,也進一步成為本地消費的新動能,更能助力更多市井長巷的地道美味實現長久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