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兩地水上再「牽手」,廠通路潮白河大橋主體鋼結構今日完工

今天(6月28日),跨越北京通州與河北大廠的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完成最後一個節段的吊裝,大橋的主橋拱肋圓滿合龍,大橋主體鋼結構全面完工,後續將進行橋面鋪設、護欄路燈安裝等施工。預計9月中旬大橋具備通車條件,屆時,潮白河上將再添一條連接「京冀」兩地的通道。

6月28日上午10點半,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最後一節段拱肋順利吊裝到位。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6月28日上午10點半,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最後一節段拱肋順利吊裝到位。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白色拱肋合龍亮相宛如巨型「舵輪」

6月28日,潮白河河面上一片繁忙,人員機械有序穿梭。隨著現場指揮人員一聲號令,主橋拱肋最後一個節段精準落在預定位置,廠通路潮白河大橋跨河主橋拱肋實現圓滿合龍,標誌著主橋鋼結構安裝已全部完成,大橋全面進入橋面附屬結構施工階段。

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全長約1.6公里,地跨京冀兩地,其中北京段長約1公里,河北段長約0.6公里。整座大橋由40組橋墩支撐,大橋雙向6車道,兩側還分別設有寬3.5米的非機動車道,方便兩地居民騎單車和電動車通過。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按市政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為60公里,於2022年12月9日開工建設。

這座大橋的主橋拱肋安裝高度位於橋面以上12.8米,大橋拱肋造型如同巨大「舵輪」,寓意著「啟航」,是目前北京在建最大的普通公路特大橋樑。

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拱肋造型如同巨大「舵輪」,寓意「啟航」。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拱肋造型如同巨大「舵輪」,寓意「啟航」。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大橋拱肋的受力結構特殊,可以有效分擔主梁的受力,坦拱效應明顯,比一般大橋的拱肋起伏要低一些,結構上也更加美觀。」中交路建廠通路潮白河大橋總工吳國梁告訴記者,此次吊裝的合龍節段位於第27號與28號橋墩之間,該節段重36噸,採用水上浮吊一次性吊裝就位。

拱肋合龍後,左右幅共六座巨型白色「舵輪」倒映在河面上,與藍天白雲、綠樹碧波交相輝映。

大廠到城市副中心距離將縮短至5公里

記者瞭解到,對於居住在河北大廠等地的跨省通勤者而言,廠通路和廠通橋的建成通車將給他們的交通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待廠通路和廠通橋完工通車後,副中心與北三縣之間的主要連接幹線道路將增加到11條。京冀兩地水上再「牽手」,河北大廠進京距離將縮短20公里,大廠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距離縮短為僅5公里,車程縮短半小時,極大方便了兩地居民通勤,對於緩解武興路交通壓力、進一步推動副中心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和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廠通橋按照3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設計,為降低橋墩對水流的阻隔,它被設計為一座「斜橋」,橋樑與河道呈現58度的平面夾角。同時,由於大橋建設在河道最寬且最深的區域,因此地基打得很深,下部結構樁基礎位於河面以下83米。

6月28日,廠通路潮白河大橋主體鋼結構實現全面完工,後續將

轉入橋面施工階段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吳國梁告訴記者,從今天開始,大橋正式轉入橋面施工階段,將進行橋面附屬結構的混凝土、護欄、伸縮縫、燈光、機電設備等施工。

據介紹,大橋的橋面板採用了超高韌性混凝土,這種新材質可以抵抗鋼橋因受溫度變化而出現的形變,避免開裂,使用壽命能達到百年,可有效降低後期養護維修成本。

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於2022年12月9日開工建設。2023年9月,大橋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今年1月,主橋首段鋼箱梁吊裝成功。2024年5月,大橋成功實現主橋上部結構鋼樑合龍。今日,主橋拱肋圓滿合龍,大橋主體鋼結構全面完工。

目前,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90%,預計9月中旬具備通車條件,屆時,「一橋飛架京冀」將真正實現。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