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二期工程正式投產

新京報訊(記者王景曦)6月29日,天津南港LNG接收站二階段最後一台LNG儲罐投入使用並實現穩定高液位運行,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二期工程正式投產,進入試運行階段。二期工程投產後,天津南港LNG接收站的天然氣整體存儲能力提升至約10億立方米,將進一步提高北京市天然氣儲氣調峰和應急保供能力,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及能源低碳化轉型。

記者瞭解到,二期工程於2020年9月開工,共設計建造4座LNG儲罐及配套管道設施,4座儲罐均為存儲能力22萬立方米的薄膜型儲罐。「4座儲罐啟動投產的時間恰逢安全生產月,我們面臨著一期工程運行、二期工程投運、三期工程建設的‘三線作戰’局面,安全生產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部黨支部書記羅祥平表示,為確保二期工程如期順利投產,項目部抽調技術精湛的人員成立投產專項團隊,依照試生產方案,項目部防風險、控溫降、精操作,嚴格按照投產時間計劃開啟工作。

6月29日,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二期工程正式投產,進入試運行階段。北京燃氣供圖6月29日,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二期工程正式投產,進入試運行階段。北京燃氣供圖

作為國內首個大型陸上LNG薄膜罐應用項目,團隊技術人員充分吸收一期工程投產經驗,不斷優化投產技術路徑,形成了薄膜罐高質量氮氣置換工藝、預冷溫降速率精準控制等投產關鍵技術,實現了10天同時投用2座大容量LNG薄膜儲罐的成果。

北京是全國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城市,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是保障首都能源供應安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天然氣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項目主要包括接收站、碼頭及外輸管線三個部分,按照「總體部署、分步實施、同期建設、分期投產」原則實施。其中,項目一期工程於2020年開工,建設內容包括1座年接卸能力為500萬噸、最大可靠泊26.6萬立方米載運量LNG運輸船舶的LNG碼頭,以及4座LNG儲罐、日氣化能力為6000萬立方米的接收站氣化設施和配套汽車裝載設施、一條長217公里的天然氣外輸管線。

2023年9月,隨著首艘LNG船在天津南港北京燃氣LNG碼頭順利靠泊並完成接卸,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接收站、一階段儲罐、天然氣外輸管線等建設內容相繼進入調試和試運行階段,標誌著該項目一期工程投產成功。

2023-2024年度供暖季是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後迎來的首個供暖季,承擔著應急調峰尤其是首都北京的冬季保供任務,日最大供氣量佔據北京冬季日最大用氣量的22%左右。

「接收站最重要的功能是應急調峰,即下遊需求量越是增加,越能顯現接收站的重要性。」北京燃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遇到極端天氣,溫度降低,下遊需求量會增大。2023年12月,北京創下了70多年來的最長低溫紀錄,0℃以下低溫累計超過300個小時,全市能源需求大幅攀升。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實現單日外輸天然氣2600萬立方米,峰值瞬時外輸3000萬立方米/天。整個供暖季期間,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累計向首都輸送保供氣約3.8億立方米。

新建的4座LNG儲罐試運營投產後,接收站的存儲能力再次得到了提升。同時,它也成為目前國內在運接收站中存儲、外輸能力最大的接收站,進一步提高了北京調峰供氣能力和極端天氣應對能力。天津南港LNG接收站目前已累計接卸LNG貨船19艘、約123萬噸液化天然氣,折合天然氣約17.3億立方米,管道外輸天然氣累計約9.4億立方米。「項目二期工程投產後,儲供氣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提升,在面對冬季天然氣供給和應對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時,我們保供的底氣更足了。」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部生產運營中心副經理陳帥說。

據介紹,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建成以智能巡檢和數字孿生體為主的現場感知系統,通過5G移動巡檢終端、智能機器人、激光甲烷監測雲台等智能化設備的結合應用,實現對設備壓力、溫度、流量等參數的AI識別和對可燃氣體泄漏的PPM級檢測,最大程度保證接收站生產安全。同時,信息化系統實時獲取DCS在線數據,能在三維場景中對生產狀態數據進行直觀展示,推動科技保障安全生產。

目前,項目三期工程建設也正在有序推進中,2座LNG薄膜儲罐正在開展內罐收尾及外罐附屬系統安裝等工作,預計2024年四季度具備投產條件。

編輯 陳靜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