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運河文物:薪縣界碑

6月25日,「何以中國·沿著大運河看安徽」系列傳播活動採訪團走進宿州市博物館,讓我們繼續一起探索博物館里的運河文物故事。

蘄縣界碑,是宿州市博物館館藏運河文物中的一件鎮館之寶。1994年因城市建設出土於宿州市淮海路東側,大河南街北側,此碑發現的位置正位於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埇橋遺址南端。出土時即為殘碑,碑形為長方體,殘長86釐米、厚25釐米、寬41釐米,為深灰色花崗岩,上有榫頭, 榫頭長26釐米、寬13釐米、高3釐米,碑體四面均有文字,皆陰刻楷書。

蘄縣界碑記載:「西去東京九百六十里,東南去廣陵郡七百……」,「說明當時的埇橋處在連接唐朝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黃金水道的中段位置,同時也是連接南北水陸交通的十字大動脈。它不僅是一塊界碑,也是一塊重要的交通指示牌。」宿州市博物館講解員張程向記者介紹。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今天的宿州東站也處在連接中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京滬高鐵的中段位置。從宿州東站坐高鐵,去北京三個半小時,去上海近三個小時。

蘄縣界碑因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分別被安徽省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複製展出。蘄縣界碑是大運河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石碑刻之一,它是記述運河歷史的一座豐碑!

監製:薑寅 盧小豆

記者:淩紅豔

編輯:江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