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談葉嘉瑩:賡紹中華詩教,百年一人

中新網7月2日電(黃茂曉)又是一年荷月。與往常有所不同的是,按照公曆算法,2024年7月2日正值葉嘉瑩先生百年華誕。「中華詩詞的女兒」葉嘉瑩迄今為止已走過人生的一百個春秋。

值此特殊時間節點,我們日前特別採訪南開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曾任南開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陳洪教授,探尋他眼中的葉嘉瑩先生。

「文科老師中可能是捐贈最多的一個」

葉嘉瑩回國教書大約經歷了兩個階段,從1978年得到批準回國教書到1996年里,她像一隻候鳥奔波於中加兩地,十幾個小時的經濟艙來回就是18年。自1996年南開大學安排為她招收研究生後,葉先生逐漸在國內安定下來。其後一年葉嘉瑩開始了對南開大學的捐贈,這也成為她逐漸融入南開的一個標誌。

捐贈分為兩個階段:「剛開始是把她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設立(葉氏駝庵)獎學金,其特別之處,是它要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對詩詞文化的熱心和程度……」陳洪回憶道,「再往後,葉先生又主動提出要捐贈,她家裡在北京的四合院拆遷後,折算成人民幣總共有兩三千萬,(捐錢)其實主要是捐的這筆錢。」

自回國以來,葉先生給南開大學捐資三千餘萬,無任何附加條件,全部用於投入學科建設與詩詞文化的傳揚中。這在中國教師,尤其是文史哲的教師里獨一無二的。「這很了不起。」陳洪頓了一下,又重覆道:「真的了不起。」

記憶中的葉嘉瑩自奉甚儉,經濟並不寬裕。陳洪說,「我親眼看到過她在水果攤買橘子,大橘子5塊錢一斤,小橘子3塊錢一斤,她看了半天買了兩斤小橘子走了。「但她把能捐的錢全給捐出來了。無論對於南開大學,還是對於中華詩教,她奉獻了她的愛與期待。

  2008年,葉嘉瑩先生、陳洪先生(左二)與學生們。來源:受訪者提供

  2008年,葉嘉瑩先生、陳洪先生(左二)與學生們。來源:受訪者提供

「公眾影響力,罕有其匹」

在 「候鳥」般往返於中延長,南開大學為葉先生準備了專家樓的一套公寓,供她回國授課時居住。「後來學校又給了她永久居住的房子,就在南開大學西南村。」陳洪回憶道,再後來,「迦陵學社」捐建於南開大學馬蹄湖畔。多年來,海內外葉先生的「粉絲」頗多。如香港的實業家蔡章閣、蔡宏豪父子,先後捐資二、三百萬支持葉先生的工作。澳門沈秉和先生也是多次慷慨解囊。2015年前後,他又與旅美劉和人女士聯手捐贈200萬,倡議修建「迦陵學舍」。

陳洪先生即是當時負責選址者之一,他和時任校長多次考察討論後,將「迦陵學舍」的地點選在陳省身故居「寧園」旁。由此,文理兩位大家在南開園里相鄰,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南開辦學的特色。

「後來,北大的湛如教授帶領弟子為學舍安排購置了所有傢俱、家電。再後來,恭王府又捐了四棵海棠,就這樣,有了現在如此精美、雅緻的迦陵學舍。」陳洪笑著說。迦陵學舍面積約為550平方米,集教學、科研、藏書於一體, 「在全國文科教師中,有這樣生活、工作條件的,僅此而已。」

「做到這種程度的,全中國恐怕僅此一人」

葉嘉瑩是學者,更是一個擁有八十餘年教齡的老師。她的學生除了常規的碩、博研究生外,上到政府部長,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她當時已經開始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了,但為了倡導中華詩教,她甚至能到幼兒園去給小孩子講詩,到天津南開中學、耀華中學都去講。」陳洪強調道,「但她講課從不計報酬,什麼也不要。有這樣一種精神、做到這樣的程度,學人中,可能也只有葉先生了。」

「她強調自己的教師身份。」陳洪認為,葉嘉瑩做教師、傳揚中華詩教「有一種使命感」。在回國定居以後的三十餘年里,她去到全國各地高校開了數百場講座,從來都是站著授課。疫情期間,九十五歲高齡的葉嘉瑩在家裡給詩詞愛好者們講學,從十點講到十二點多還沒停下。陳洪去提醒葉嘉瑩時,她正講到興處,不願意被打斷。

陳洪把葉先生奉為南開的寶貝。「什麼叫寶貝呢?就是你在世界範圍內,你拿出去和誰對話都不遜色。」葉嘉瑩先生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士」,她在戰亂中長大,在奔波中度過了一生,與詩詞攜手相伴走到了人生的第一百個年頭。七月的荷花在南開大學馬蹄湖里正卓然盛放,「我的蓮花總會凋落,可是我要把蓮子留下來。」百歲葉嘉瑩,繼續把中華文化的「蓮子」一顆一顆播送到遠方。(完)

【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