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就勘探「火眼金睛」 端牢端穩能源飯碗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塔西南崑崙山前,鑽機轟鳴,炮聲迴蕩,2000多名物探人奮戰在帕米爾高原上,翻山越嶺,在千山萬壑中佈下「擒」油「捕」氣的「巨網」……

推動油氣增儲上產,離不開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地球物理勘探,相當於給地球做「CT」,是發現油氣有效的方法之一。

「世界現代石油工業有160多年的歷史,尋找石油有地震勘探和重力、磁力、電法等非地震勘探多種方法,其中地震勘探最為常用,全球95%以上油氣田發現主要是依靠地震勘探。」業內專家表示。

可控震源車進行高精度可控震源作業。受訪者供圖可控震源車進行高精度可控震源作業。受訪者供圖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其中,「陸上寬頻寬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以下簡稱 「兩寬一高」)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經過持續攻關應用,實現了物探技術全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項目第一完成人、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物探)執行董事張少華說。

21世紀以來,在深層超深層、複雜構造及非常規等新領域尋找規模接替儲量,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需要。然而,發現這些油氣資源的難度極大,現有的地震波激發技術很難傳達到深度更深、結構更複雜的岩層,再通過獲取到的地震波信號來判斷地下岩層的結構和油氣儲存情況難上加難。

超大地震數據接收儀在柴達木盆地進行勘探作業。受訪者供圖超大地震數據接收儀在柴達木盆地進行勘探作業。受訪者供圖

「以塔里木盆地為例,該盆地經歷多次構造演化,油氣多次運移調整,像一個摔碎的盤子又被踢了幾腳。」東方物探高級專家李明傑表示,油氣勘探技術必須加快自主創新,從原有的「稀疏三維」向「高密度三維」轉型升級,提高勘探成功率。

自2008年以來,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項目團隊提出「充分、均勻、對稱」高密度空間采樣新理念;自主研製出我國首台EV56寬頻大噸位可控震源,深層探測能力從5000米提高至上萬米,實現了萬米探測的歷史性突破;發明全球首台超大道數地震儀,實現最大接收通道數由萬道級提升至30萬道級,同步誤差由毫秒級降至微秒級;推出全球首套五維數據處理解釋軟件,創新寬方位海量數據快速精準成像、五維數據裂縫預測和變方位油氣檢測等方法,勘探成功率穩步提升……

「‘兩寬一高’技術好比用高清相機拍照片,‘寬頻帶’相當於彩色照片,看到的地下信息更豐富;‘寬方位’相當於從不同角度拍照片,可以看清地下全貌;‘高密度’相當於數碼相機的高像素,像素越高拍出來的照片質量越好。」東方物探高級專家何永清說。

工作人員在勘探現場測量數據。受訪者供圖工作人員在勘探現場測量數據。受訪者供圖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院士專家對項目成果進行鑒定時這樣評價:「該技術引領全球陸上地震勘探技術發展方向,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如今,「兩寬一高」實現了大規模應用,覆蓋國內外18個國家43家油公司,應用項目456個,面積近34萬平方千米。

在國內,該技術有力支撐了中國石油鄂爾多斯慶城、塔里木富滿等3個10億噸級大油田以及塔里木博孜大北、四川川中等4個萬億方大氣區等一批重大勘探發現,也為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有力推動了我國油氣重大發現和持續增儲上產。在國外,成功實施23.4萬道全球最大道數採集項目,創造5.49萬炮全球最高日效紀錄,打造了多個共建「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示範工程,提升了我國油氣物探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可控震源車在魯卜哈利沙漠中作業。受訪者供圖可控震源車在魯卜哈利沙漠中作業。受訪者供圖

科技創新既要「快速突破」支撐當前,也要「久久為功」引領未來。「作為石油人,我們對‘測得全’‘采得快’‘探得準’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張少華說,要持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探核心軟件、裝備和技術,煉就「火眼金睛」,看穿地層深處,讓油氣勘探的「眼睛」更智慧、更快速、更明亮。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