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盛夏尋花香 不覺夏日長

驕陽、蟬鳴、暖風……當這些意象同時出現在眼前時,不用懷疑和思考,盛夏已至。那炙熱逼人的陽光和突如其來的大雨,都是夏日難以躲過的天氣。

「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7月6日,節氣小暑如期而至。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對於小暑的解析描述。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稱之為小暑。

三伏天近在眼前

吃點好的熬過去

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表明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卻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作為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每當人們談論到小暑之時,必然也會說到代表這一年中最熱時期的詞語——三伏天。

張大千、於非闇、王雪濤合作荷塘清趣圖軸 四川博物院藏 圖據四川博物院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而每年入伏的時間也是不固定的。「三伏」又分為:初伏、中伏、末伏。按照民諺「夏至三庚數頭伏」的算法,意為從節氣夏至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按此計算,2024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5日,「三伏」長達40天,其中「中伏」是20天。

農諺有云:「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這說明進入小暑後,降雨也隨之增加,伴隨著溫度的升高,夏日的潮濕感也隨之而來。在熱氣撲面而來的高溫天氣,自然是要吃點好的,才能熬過漫長的苦夏。於是,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間俗語。古籍《魏氏春秋》有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麵。此外,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也寫到:「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荷花、紫薇花綻放

為煩悶夏日帶來清涼

夏日苦悶,可瓜果飄香,水果清甜。同時,也有不少花朵趁著炎炎夏日綻放。提起夏天,你想到的花卉會是什麼?也許是在池塘中隨著夏日微風搖曳的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南桑治大詩人楊萬里的這句詩詞膾炙人口,生動地寫出了盛夏時節荷葉和荷花的壯觀與美麗,令人神往。

清人花卉冊頁 四川博物院藏 圖據四川博物院

對於國人來說,蓮荷並不陌生。早在年少時期的教科書中,人們便已領略到文人墨客在其中寄託的高潔人格和堅貞品格。自古以來,人們賞蓮荷、詠蓮荷、畫蓮荷……在蓮花上賦予了諸多美好的意象,蓮荷也為華夏民族帶來了無盡的靈感。譬如,在四川博物院館藏的這一件清人花卉冊頁,粉白的荷花和碧綠的荷葉,以及立在枝葉上的蜻蜓,就緩緩綻放在古人的筆下,為煩悶的盛夏帶來一絲清涼。

在溫熱的空氣中,紫薇花也迎來了花期。迎著酷暑驕陽,在小暑到來到的時節,紫薇花綻放出絢麗的花朵,當微風吹來,紫薇花的那一抹色彩在街巷中遊蕩,也算是夏日中帶給人們的一絲慰藉。

紫薇花色豔麗,花期更是長達三四個月。正因於此,曆代的文人墨客也有許多讚頌紫薇花的詩詞。譬如,唐代詩人白居易著有《紫薇花》一詩,就寫到其「獨佔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此外,杜牧也寫過《紫薇花》,亦云:「曉迎秋露一枝新,不佔園中最上春。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詩中以桃花李花來反襯紫薇花的美和開花時間之長,可見文人也讚美紫薇花的精神。桑治代詩人楊萬里,也讚頌該花,「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