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屠嘉順:「千億級的萬物互聯」是5G下半場的願景

中興通訊戰略和生態首席專家屠嘉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孫文軒 陳維城)7月9日,2024新京報貝殼財經年會「科創灣區 新質未來」主題論壇在深圳舉行。在圓桌論壇環節,談及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中興通訊戰略和生態首席專家屠嘉順表示,「千億級的萬物互聯」是5G下半場的願景。在此背景下,RedCap(輕量化5G)和無源物聯網技術值得關注。

在無源物聯網中,終端無需外接能量源,採用獲取電磁波環境能量的方式供能。屠嘉順表示,採用無源物聯網技術的5G終端成本將會極低(幾毛錢),可以作為電子標籤放在幾乎任何物體上,這樣可以跟蹤整個商品從生產、到運輸、到銷售、到使用,再到最後被環保回收的過程,整個人類社會百億級的人口,千億級的萬物互聯,是數字化世界所帶來的巨大前景和場景,給未來社會帶來巨大收益。

5G和人工智能新興產業以及其他未來產業相遇後,還有哪些可能?屠嘉順說,5G上半場要提供大帶寬,下半場不僅需要再提升10倍同樣的能力,同時要提供足夠便宜的終端,讓社會上每一個物件都能經濟綠色地接入物聯網。在這個願景下,可能只有5%-10%的高智能物體需要超大帶寬、高可靠和低時延,但是也有90%大量低成本的遍佈全球連接萬物的物聯網。「到那個時候,這個城市、這個國家、這個地球就全部數字化連接成一體,並在AI技術加持下具備智慧屬性,這是新質生產力可以預見的未來願景。」

「新質生產力可能不那麼具象化,但它給相關產業帶來的影響,一定會給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化。」屠嘉順說。

大模型的發展也離不開通信網絡和算力的支持,隨著5.5G和6G通信技術的演進,可以解決當前哪些問題,從而更好地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屠嘉順解釋說,4G時代信息技術領域有「雲管端」的說法,雲負責計算存儲,網絡負責連接,端負責終端。不過這種技術範式在5G階段發生了重大變化,在5G時代,通過引入「Cloud Native」(雲原生)技術,算網融合、雲網融合成為現實。

他還提到,6G的一個典型特點是AI Native(原生智能),就是「自治網絡」,可以「自我化」管理,從而適配一些典型應用,比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具身機器人等。網絡技術、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將互相滲透融合貫通,因此未來的數字化場景將非常豐富多彩。

「新質生產力是總書記對全國甚至是全球提出的高遠理想。在這背後,最核心、最重要的是自主科技創新,希望整個產業去努力,從而實現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屠嘉順說。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