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草」到「一條鏈」 內蒙古這小草不一般→

7月的草原

水草豐美 氣候宜人

蒼穹下

一片片碧綠

跟藍色的天與水相接

跟白色的雲與羊群相連

如詩如畫般的風光惹人沉醉

在內蒙古

棵棵青草

裝扮的不僅是美景

其中更蘊含著產業發展的全新圖景

一棵小草會有怎樣的未來?

2023年

內蒙古草種繁育基地面積

達26.5萬畝

年製種能力突破500萬公斤

人工飼草種植2172萬畝

各類飼草產量達7543萬噸

草產業鏈產值達802.1億元

產量、產值均居全國首位

草產業的持續增強

有效保障了

全區1.4億頭(只)牲畜的

「吃飯問題」

同時支撐了奶、牛、羊、絨

4條重點產業鏈

近5000億元的產值

作為內蒙古

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

草原是我國北方重要

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內蒙古建設

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

基礎和保障

近年來

退耕還草 禁牧休牧

畜牧業生產

從「多養」向「精養」轉變

大規模種草

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

一系列保護草原的政策措施

切實落地 成績顯著

今年以來

內蒙古全面加快三北六期工程建設

加快推進解決草原過牧問題

推動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

禁牧 休牧 輪牧

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

禁牧、休牧、輪牧

是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律

讓草原休養生息的良法

在國家支持下

內蒙古連續實施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將嚴重退化沙化

不適宜放牧利用的草原劃為禁牧區

禁牧區以外的草原

落實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

以草定畜

科學核定載畜量

減輕天然草原壓力

並給予牧民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

「十四五」以來

內蒙古每年有3.8億畝草原

通過禁牧得以休養生息

5.9億畝草原通過草畜平衡

得以合理利用

140多萬戶農牧民從中受益

堅持不懈,多年努力

內蒙古牲畜超載情況得到初步遏製

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草原自我更新修復能力明顯提升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45%

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提升草種研育能力

為草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羊草有油,不喂料也上膘」

這是牧民常說的一句話

羊草產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是一種極具優勢的飼草

內蒙古東區的興安盟

是全國最大的羊草適生區

發展羊草種植條件得天獨厚

2023年

興安盟新增羊草種植21.7萬畝

總量與增量均居全區第一

在全球首創

毯狀育苗 機械高效移栽等

羊草高效育苗移栽技術

育苗成活率提高35個百分點

收穫期縮短1年以上

近年來

內蒙古持續聚焦

重要鄉土草育種和

優質牧草新品種選育

加快推動草種業創新發展

為草產業發展

按下了「快進鍵」

通過育好種、種好苗和引優育強

內蒙古草產業

2023年全產業鏈產值

達802.1億元

從「一棵草」到「一條鏈」

內蒙古這小草不一般

紫花苜蓿隨風搖曳

燕麥田果實纍纍

青飼玉米沐浴在夏日的陽光下

……

多品種優質飼草的大面積種植

為夏日的內蒙古增添了無盡的綠意

也為冬日牧業發展續存著能量

截至目前

內蒙古已培育217個草品種

草種繁育基地達26.5萬畝

草產業產值突破160億元

飼料工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

均保持全國領先

草都、蒙草、正時等

一大批草業龍頭企業日益壯大

種植、收割、加工、儲存、

運輸、銷售全產業鏈

一體化發展不斷提速

全區規模化養殖場發展到10萬個

養殖綜合規模化率達到74%

牧區過冬飼草儲備能力

達到1100萬噸

傳統放牧向舍飼半舍飼加快轉變

有效緩解了天然草原放牧壓力

從「一棵草」到「一條鏈」

如今

內蒙古的牛奶、羊肉、牛肉、

羊絨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每年有630萬噸牛奶

155萬噸牛羊肉飄香區外

6000噸羊絨溫暖全球

是國家名副其實的

「肉庫」「奶罐」「絨都」

防沙治沙 生態修復

草是主力軍

大食物觀背景下

一杯奶一口肉都離不開「一棵草」

草原上的好味道

更是源於「一棵好草」

草決定了

內蒙古畜牧業發展的「天花板」

立草為業 藏糧於草

為養而種 種養結合

草畜一體化發展

已經形成廣泛共識

內蒙古正在搶抓機遇

因地製宜謀劃建設

一批高標準草業園區

帶動種、養、加、銷全鏈條發展

全力把草產業建設成為

內蒙古的「當家產業」

東風正勁

撫拂新綠遍野

內蒙古的草

正在蓬勃生長

監製:李中鋒

文案:孫春霞

來源:新華網 央廣網 農民日報 內蒙古日報 中國綠色時報等

編輯: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