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問界銷量「狂奔」!銷量密碼太尷尬:增程動力立大功

李想、李斌、何小鵬等車圈大佬關於周銷量榜該不該存在的「吵架」熱度尚未過去,就到了月銷量數據公佈的時間。每月的這個時候都有車企喜上眉梢,也有車企愁眉苦臉,這次也不例外,甚至形勢更加嚴峻。

在新能源汽車月滲透率達到50%左右的今天,市場逐漸飽和,車企之間的競爭宛如走鋼絲,哪些車型與品牌銷量增長或下滑都可能成為風向標,警示和指引車企朝正確的方向轉變。

新能源汽車剛起步時,許多從業者和網民都認為混動車不過是「過渡產品」,純電車才是未來,但銷量數據卻在頻頻打臉。應該說,動力模式可能已經成為了決定車企銷量的關鍵因素,成了高端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結合7月的銷量情況我們可以下判斷,當下想要快速上量,選擇增程式動力幾乎是唯一「捷徑」。

增幅放緩,

銷量密碼依然是增程動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不斷上升,車企保持較高銷量增幅也愈發困難,在公佈了確切銷量數據的車企中,只有比亞迪、理想、問界、零跑等品牌能夠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

其中比亞迪7月交付汽車340799輛乘用車,同比增長30.5%,體量如此龐大的情況下,比亞迪能夠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十分不易。理想汽車交付51000新車,同比增長49.4%,創造了新紀錄。

問界交付41535輛新車,因去年7月僅交付約4500輛車(數據來源:理想銷量報告;官方未公佈),同比增長幅度最為誇張,高達823%。零跑銷量為22093輛,同比增長54.1%。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銷量增幅較高的品牌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旗下有熱門混動車型。比亞迪自不用多說,前段時間第五代DM技術剛登場,將百公里能耗拉入3L以內。秦、桑治、漢等家族的DM-i/p車型一直是市場肥豬肉,深得普通消費者認可。

理想、問界、零跑三家車企,主要車型則都是增程式汽車。理想在唯一純電車型MEGA銷量不達預期後,果斷推遲了規劃中另外三款純電SUV的發佈時間,問界品牌僅有M5、M7、M9三款車型,其中較為熱門的M7還沒有純電款,倒是零跑汽車官方表態增程式車型和純電動車的份額大概為55:45。過去增程式汽車一直處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鄙視鏈最低端,因為其依靠電機驅動,發動機只用來發電,無需考慮大電池和發動機直驅的影響,結構相對簡單。但銷量情況可見,消費者並不在乎技術難易程度,更不在乎新能源汽車鄙視鏈,在乎的是能否滿足使用需求。

混動技術的優勢在於城市路段可以降低能耗,長途出行沒有續航焦慮。至於增程式技術存在高速狀態下能耗上升的情況,倒也可以接受,而且插混車型可直驅、可增程的特性,也能很好地規避這一問題。

更關鍵的是,純電動車出行成本方面的優勢越來越小,尤其是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的誕生,將百公里油耗拉入3L以內,結合92號汽油8元/L計算,平均每公里成本不到0.3元。另一方面公共充電站也在漲價,二者「雙向奔赴」,也許數年之後,混動車出行成本將追平純電動車。

乘聯會公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也能證明混動車形勢旺盛,今年1-5月國內純電動車銷量為1931676輛,同比增長17.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包含增程式)累計零售量1324095輛,同比增長70.1%。前者份額更高,但後者發展狀態更好。

預計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包含增程式)的份額將持平。車型價格昂貴、消費者對油價敏感性較低的高端市場,問界、理想等以增程汽車為主的車企,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車企同樣如此,在比亞迪、問界、理想、零跑等車企為銷量持續暴漲而慶祝的同時,一些純電動車品牌則在尋找破局之法。

增長陷入瓶頸,

蔚來、小鵬該如何破局?

與漲勢喜人的混動車不同,純電動車企業普遍增速緩慢,7月蔚來交付20498輛車,同比增長0.2%,小鵬交付11145輛車,同比增長1.2%。蔚來和小鵬好歹還能保持增長,曾依靠B端市場銷量力壓特斯拉的埃安汽車,今年7月銷量為35238輛,同比下降21.7%。

產品銷量停滯不前,甚至逆勢下跌是車企的責任嗎,是他們的產品不行嗎?自然不是,小鵬、蔚來是新勢力品牌中的翹楚,埃安背後更是實力雄厚的廣汽,均佈局新能源汽車行業多年,技術和造車經驗積累豐富。但正如蔚來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所言,混動車與新能源汽車屬於不同的賽道,直接對比不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

不是產品不行,只是純電動車路線面臨的困境令其現階段增長率下降。純電動車需要解決的問題一直沒變,即如何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避免用戶產生續航焦慮。無論是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還是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態電池,都可以實現超長續航,但需要極高的成本,目前同一款車型的純電動版本通常要比混動版本便宜數千到數萬元。

補能生態方面,城市日常出行純電動車基本不會有續航焦慮,但長途出行就要看時間節點了。就小通的駕車體驗而言,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存在「平時沒人用,節假日搶不到」的情況,非節假日期間高速服務區充電樁閑置率很高,但春節、五一、十一等小長假期間,因出行人數太多,很難搶到充電樁。

另外就是B端市場的影響,基本在城市內跑的網約車,能夠將純電動車的低出行成本優勢發揮到極致,網約車司機是購買純電動車的主力軍。國內網約車市場日漸飽和,雅安市交通運輸局甚至提醒想入行者充分調研、謹慎選擇,埃安大班營廣州更是出現了網約車司機收入下滑的情況,這些因素難免對依賴B端的車企造成影響。

整個純電動車市場規模增速放緩,蔚來、小鵬、埃安銷量增長停滯也可以理解。不過在一眾純電車品牌中,也有兩個「異類」,一個是極氪汽車,7月交付15655輛車,同比增長30%;另一個則是小米汽車,今年3月底首款車SU7上市,目前已連續兩月銷量突破一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6月和7月小米都沒有公佈具體銷量數字,僅表示月交付超過1萬輛。按照理想公佈的銷量週報計算,7月1日-7月28日,小米汽車累計交付1.14萬輛,平均每日交付約40輛車,以這個速度,7月小米汽車應該交付了1.26萬輛左右。

這兩家車企能夠實現銷量增長,原因或在品牌價值與路線選擇。極氪與小米兩家車企成立時間雖短,但一個背靠自主品牌巨頭吉利汽車,一個背靠小米集團,所能發出的聲音比許多頭部造車新勢力更大,品牌影響力不容小覷。

路線選擇方面,極氪與小米出奇一致,極氪熱門產品001/007與小米SU7都是下沉至20萬-30萬元市場的運動型轎車,面向追求動力的年輕消費群體。百度公佈的消費搜索大數據指出,90後普遍更願意花錢,並且已成為奢侈品、豪車的最大潛在消費群體。受限於經濟能力,20萬-30萬元是90後選購豪車的主要價位。

從理想推出更便宜的L6、蔚來推出子品牌樂道也能看出,佈局20萬-30萬元價位段是豪華車企衝擊銷量的關鍵。

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陷入瓶頸,如何打破瓶頸恢復高速增長,則要看賽道的選擇和技術的推陳出新。

汽車行業,

「生死時速」正在上演

結合比亞迪、問界、理想、零跑等品牌的熱銷,不難看出混動技術+冰箱、彩電、大沙發依然是銷量密碼,若能結合高階智駕功能,更能在高端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至於純電動車,由於銷量增速放緩,車企增加銷量更加困難,行業和車企都需要打破瓶頸。車企自身打破瓶頸期主要看路線選擇,即使過去專注純電,現在仍可以轉型推出增程式產品,阿維塔是最好的例子。

根據曝光資料,阿維塔將會在下半年發佈的新車(或為阿維塔07)上首次搭載增程式動力,以帶來更好的續航表現、降低續航焦慮,和進一步降低整車成本。

若個別車企依然堅持純電路線,或許可以效仿極氪和小米,推出20萬-30萬元價位的純電運動型轎車。另外,小鵬子品牌MONA首款產品M03即將上市,會下沉至10萬-20萬元級市場,或許能夠憑藉智駕技術搶到一定份額。

行業打破瓶頸,關鍵在於能否將動力電池成本打下來,讓超長續航的成本降下來,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補能生態方面,其實國內已相對完善,截至6月底充電樁數量達到了1024萬台,其中私人充電樁712萬台,公共充電樁312萬台。大城市公共充電樁已經夠用了,畢竟充電樁建設、運營、維護都需要不少成本,不可能無限制建造,接下來應當向小城市和鄉鎮普及。

碳酸鋰價格不斷下降、鋰硫電池投產、越來越多車企加入換電,都讓我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解決續航焦慮的希望。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增長會更加困難,車企之間的競爭也會愈發激烈,搶市場、搶銷量將成為主題,留給新勢力品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預計未來兩三年內,下沉市場、推新品牌將會更加常見,蔚來除了樂道,第三品牌螢火蟲距離登場也越來越近,零跑則將持續完善A/C/D/T四條產品線。已經進入決賽週的新勢力品牌們,還有很多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