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被算力「卡脖子」,a16z想當創業公司的「製氧機」
VC下場買GPU,薅羊毛還是好生意?
a16z作為一家對科技極度樂觀主義的投資機構,在每一場科技浪潮里都有精彩的表現。除了漂亮的投資項目之外,a16z在營銷和運營方面也是創意頻出,無論是合夥人還是被投企業,都經常在熱搜榜上有名。
最近,a16z又冒出新點子,為了捕獲市面上更多的AI創業公司,推出一項「氧氣計劃」。
算力「卡脖子」,a16z想當AI公司的「製氧機」
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
自從AI走進大模型時代,這三塊基石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由於訓練模型需要大量顯卡,GPU成為AI行業的硬通貨,一度供不應求。
據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a16z已經囤積數千個AI芯片,其中也包括英偉達的H100 GPU,並將其出租給被投公司公司,換取股權。這在公司內部稱為「氧氣計劃」,意為給AI初創團隊提供賴以生存的「氧氣」。目前a16z已經投入了數億美元,未來將拓展為20000多張GPU的訓練集群,規模和馬斯克訓練Grok大模型的GPU大致相同。
a16z發現,儘管AI公司的算力饑荒相比去年有所緩解,但市場供需仍然十分不平衡。比起出手闊綽的大廠,早期初創團隊則很難獲得足夠的GPU資源。a16z認為,這將是贏得高潛力創始人芳心的重要籌碼。
事實證明,a16z的氧氣計劃確實吸引到了優秀的創業項目。大模型公司Luma AI在今年1月獲得了a16z的4300萬美元B輪投資,當時有其他機構開出了更高估值,而a16z開出以低價租用GPU的條件,最終贏得了談判。
Luma AI的聯合創始人兼CEO曾表示,對於AI基礎設施來說,計算就是一切。完成融資半年後,Luma AI推出首款文生影片大模型Dream Machine,網上測評效果據說可媲美Sora。
算力換股權,這屆投資人愛上「賣鏟子」
a16z並不是第一個用GPU算力換取被投企業股權的投資機構。
早先,矽谷投資人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購買了2512張H100,Index Venture、Convinction等機構也採購了GPU計算資源提供給初創公司。
VC機構如此,雲廠商投資AI公司更是近水樓台。外有微軟投資OpenAI、Mistral AI(OpenAI在歐洲的競對),內有阿里包圓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萬物、智譜AI、百川智能5家大模型獨角獸,這些投資中都強調了「算力支持合作」。據傳,在阿里投資月之暗面的8億美元中,有近一半是雲積分而非現金。
對於市場化機構來說,提供稀缺的計算資源無疑是當前搶奪優秀項目時的殺手鐧;對於雲廠商,這更是建立生態協同、提升自身營收的簡便方法。AI公司衝鋒在前,卷模型、卷應用、卷PMF,投資人們在後方賣鏟子,也捲出了一種別樣的商業模式。
得GPU者得天下?
也有人不看好囤積GPU這一操作。「現在屯的這麼多「鏟子」,四年之後怎麼辦呢?」有網民犀利地質問。
一些投資人也持相同觀點,比如紅杉資本。在這一波AI投資熱潮中,紅杉採取了謹慎的態度,過去兩年雖然出手次數不少,但金額不大,更偏好早期項目。在GPU這一話題上,紅杉合夥人David Cahn認為,2023年9月已經是GPU緊缺的高峰,短缺已經開始緩解,並且隨著技術快速發展,這一代的GPU會大幅貶值。今年3月英偉達推出的B100性能是H100的2.5倍,未來產量會越來越多,而a16z手裡的H100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前文提到的投資機構Convinction,在今年已經放緩了採購節奏,並將部分服務器出手;阿里據報導也計劃在新一代AI芯片上市之前快速利用手上的這批GPU獲利。
AI風口上,得GPU者就能得天下嗎?
回頭看看,從早年間的「房租換股權」,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換股權」,再到AI時代的「算力換股權」——花樣升級,玩法不變,最後還是「房東」們坐收漁利。
據高盛分析師預測,8月底的英偉達業績發佈會將再次突破收入預期。風水輪流轉,只有老黃笑哈哈。
參考來源:
Andreessen horowitz Is Building a Stash ofMore Than 20,000 GPUs to Win Al Deals(The Information)
a16z is working hard to get stuck with last year’s Nvidia chips(Pivot to AI)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兔賽跑」,作者:王王,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