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兩年估值超180億!全新人形機器人Figure 02登場,研發18個月算力提升200%|鈦媒體AGI

就在剛剛,一款基於英偉達、OpenAI、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支持的全新人形機器人來了!

鈦媒體App獲悉,美東時間8月6日,估值高達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5.84億元)的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宣佈推出全新一代Figure 02人形機器人產品,硬件和軟件都進行了從零開始的重新設計,擁有靈活自如的手部和對話視覺能力,內置定製的 AI 模型可與人類直接對話,手部具有16個自由度和相當於人類力量,計算和推理能力是上一代Figure 01的3倍,即提升了200%。

同時,Figure 02內置了2.25千瓦時的電池,使運行時間增加了50%,而內置的視覺語言模型(VLM)使機器人攝像頭能夠進行快速的常識性視覺推理。 該公司透露,Figure 02已經在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的寶馬生產線上進行了測試。

Figure AI創始人兼CEOBrett Adcock表示,Figure 02概念設計評審在2023年2月,曆時18個月研發而成。他強調,「這是地球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硬件產品。」

Figure AI成立於2022年,公司致力於打造一款自主通用人形機器人,旨在與人類進行交互並執行多種任務,可以自動執行一系列動作,包括行走、搬運、操作物體等,應用場景包括倉庫管理、物流配送、醫療保健等領域。

公司創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在科技和創投領域已有20年的經驗,曾是 Archer(27 億美元 IPO)和 Vettery(1 億美元退出)的創始人。而目前,Brett Adcock的關注重點是Figure AI,目標是以 30 年的眼光來創建這家公司,其希望將時間和資源投入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對人類的效用影響上。目前,Figure AI員工人數高達120人左右。

融資層面,Figure AI已經完成總計7.3億美金的融資。

其中,2023年4月19日,Figure獲得Aliya Capital Partners等10家投資者的7000萬美元A輪融資;2023年7月17日,Figure獲得Big Sky Partners和Intel Capital的900萬美元融資;2024年2月23日,Figure獲得貝索斯,以及微軟、英偉達、OpenAI等大型科技公司聯投的約6.75億美元融資。

據介紹,Figure AI公佈的全新Figure 02影片主要展示了其技術能力和在寶馬生產線上進行測試的場景,展示其在現實世界工業環境中的潛力。

功能層面,Figure 02在語音對語音方面,通過馬克風、揚聲器和定製的AI模型,可以與人類進行對話;攝像頭則由6個板載 RGB 攝像頭驅動的AI視覺系統;採用第四代手部,具有16個自由度和相當於人類的力量;視覺語言模型(VLM)使機器人攝像頭能夠進行快速的常識性視覺推理;電池層面,Figure 02 配備了 2.25 千瓦時的電池,使運行時間增加50%;CPU/GPU的計算和 AI 推理能力是上一代的3倍。

應用層面,全球勞動力短缺現象正在上演。僅在美國,就有超過1000萬個空缺工作,其中700萬個職位空缺是倉庫、運輸和零售業等重要職位,而且人口老齡化也使得公司越來越難以擴大員工隊伍。為了打破這樣的社會瓶頸,讓勞動力持續增長,公司就需要更高的生產力,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自動化來做支撐。同時,許多高難度和具有危險性的工作並不適合人類,亟需開拓新的產業以幫助人類解決這些難題。

Brett Adcock曾表示,Figure AI是能夠引入執行商業活動的人形機器人,「希望我們是第一批向市場推出真正有用並可用的人形機器人產品組合當中之一。」 

實際上,當前人形機器人成為熱門賽道,科技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向AI領域投入資金。Crunchbase最新數據顯示,僅2024年上半年,全球就有超過355億美元流向AI初創公司。其中,在募集的六輪超過1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中,其中五輪是由 AI 公司募集,其他AI初創公司也募集到單輪超1億美元的資金。

太平洋證券表示,人形機器人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且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技術外溢效應。當前工業自動化市場面臨挑戰,下遊創新不足、產能過剩,以及外部因素,導致需求疲軟。這導致了一個存量博弈市場,許多企業在競爭中爭相降低價格,卻難以盈利。在這種局勢下,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有可能是繼智能手機和新能源之後的一波更大的機會,吸引了特斯拉等企業大量資源和人力的投入。未來的市場空間將更為廣闊,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將投入到人形機器人領域,隨著大型模型和人形機器人的不斷進步,未來十年將會看到更多產業化案例的落地。

華泰證券發佈研報稱,2024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與AI的結合更為緊密,AI端發展加速人形機器人產品迭代,加快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隨著大模型訓練提速與產品升級迭代,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望加速具象化,促進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運用落地,產業鏈企業將充分受益。一方面,建議繼續關注與特斯拉等頭部機器人企業合作緊密、有望率先拿到定點的供應商企業。另一方面,在機器人零部件中,傳感器、絲杠的單機價值量較高,且存在較高技術壁壘,目前佈局企業較少,看好配套下遊研發測試進度較快、下遊需求放量時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的相關頭部企業,建議持續跟蹤。

(本文正選於鈦媒體App,作者|林誌佳,編輯|胡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