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天生的,還是訓練?

【奧運冠軍:天生的,還是訓練?】#奧運冠軍是天生的嗎#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7月30日報導,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每場比賽中,都能領略優勝者的風采,他們能克服不利因素和結果,甚至能在險些失敗的情況下取得勝利。每名運動員都擁有非凡的體能,同時也擁有一顆必勝的心。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冠軍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造就的?金牌中包含著多少勇氣、個性,又有多少訓練的成分?

運動心理學家、足球教練兼教師巴勃羅·蘇卡拿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冠軍不是天生的。」

耐受力產生複原力

他表示:「這與運動生涯中所獲得的經驗、每個人的個性、人生曆練和資源積累都有關,涉及很多因素。運動員所屬的球會也有影響。換句話說,所有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個冠軍。我認為個性和訓練都有影響。我的意思是,運動員必須有很好的個性,但如果不訓練,什麼好結果也不會發生。如果運動員訓練有素,但一到比賽時就心理崩潰了,對挫折缺乏耐受力,或者缺乏精神力量,那麼也不會取得好成績。」這位運動心理學家著有《足球中的人為因素》一書。

即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也不可能不付出努力就獲得複原力、心理韌性和冠軍氣質。研究人員對奧林匹克運動員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習慣和品質,這些因素使他們形成了必勝的心態,例如使其具備韌性和應對壓力的能力。

蘇卡拿特表示,抗壓能力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但這種能力需要經過訓練。他說:「從訓練的最初時期開始,就有必要偶爾經歷挫折,而這種挫折是可以承受的。如今沒有人願意遭受挫折,但必須偶爾經歷挫折,鍛鍊耐受力,才能產生更強的複原力。」

學會把壓力當機會

他還強調了擁有其他選擇的重要性。他說:「如果不能在這個領域大放異彩,你還有其他選項。替代選項可以是思維認知、地理環境和發展方向。換句話說,有兩大重要的因素:偶爾發生的挫折和向前邁進的其他選項。在體育運動和生活中都需要這種韌性。」

專家說,冠軍的特點之一是,他們把壓力視為挑戰,而不是恐懼。

1998年1月的一項研究調查了人們如何看待壓力,結果發現,消極看待壓力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3%。在所有參與研究的人群中,積極感知壓力的人死亡風險最低,甚至低於那些接受調查時表示自己壓力很小的人。

專門從事體育運動的精神病學家豪爾赫·洛高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當運動員在比賽中面臨必須應對酷熱等困難時,可以將其視為問題,但也可以將其視為機會。

他說:「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個人經歷。有些運動員會把困難視為問題,他們會說‘我熱得喘不過氣來’或者‘我很難過,因為我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或者‘我頭疼,我不參基比賽了’。但也可以將其視為一個機會,並尋找解決方案:‘我要努力補充水分,努力休息,努力吃好,努力控制我的體能消耗。’因此,這就像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何困難一樣。如果我有抑鬱的傾向,過於擔心,腦子裡的想法轉來轉去,這肯定會對我造成很大的傷害,但如果我把它當作一個機會,我就能以不同的方式面對它。」洛高還說:「有些練習顯然有助於面對這些困難,比如冥想、放鬆和視覺化,這些都能減輕問題。」

許多非常強壯、心理承受力最強的運動員過去都有過克服逆境的經歷,比如生病、瀕臨死亡或健康問題。

很多專家表示,運動員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來培養心理承受力,如自我對話、想像、視覺化和正念。

蘇卡拿特說,運動員用於心理訓練的技巧多種多樣。他說:「顯然,這取決於運動員、當時的情況和比賽。有的認知技巧與思維和決策有關。有的與想像力有關,例如視覺化和注意力集中訓練。」(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