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佈的 Pixel 9,將手機拍照捲到了一個新高度

Pixel 9

AI 風向標

今年的 Google,貌似有些著急。

先是奧運會上發佈的 AI 廣告弄巧成拙,引起了巨大的輿論危機,一度被噴到關閉評論區;又被哥倫比亞特區法院判決為壟斷企業,深陷壟斷囹圇。

翻車的 Gemini 廣告翻車的 Gemini 廣告

雙重打擊下,Google 幾乎處於有史以來最尷尬的境地,此時的 Google,急需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來找到落腳點。

於是,按慣例應該在每年十月召開的 Made by Google 全球發佈會,現在來了。

Pixel 9,全系登場

在這場提前了兩個月的年度盛典上,Pixel 9 系列登場。

今年,Google Pixel 系列迎來了四位成員,分別是 Pixel 9、Pixel 9 Pro、回歸的 Pixel 9 Pro XL 以及 Pixel 9 Pro Fold,這四台手機均搭載了 Google 自研的 Tensor G4 處理器。

Tensor G4 處理器使用 1+3+4 的內核配置,由一顆 Cortex-X4、三顆 Cortex-A720 與 四顆 Cortex-A520 組成,與 Pixel 8 上的 Tensor G3 處理器相比(或更以前的芯片),Tensor G4 中新的 Cortex-X4 提升了約 11% 的單核性能,但由於缺少一個內核(Cortex-A720),所以與 Tensor G3 相比,多核結果預計只會上升約 3%。

Google Pixel 9 Pro XL 與上一代 Pixel 8 Pro 跑分對比Google Pixel 9 Pro XL 與上一代 Pixel 8 Pro 跑分對比

不過,芯片的短暫停滯並沒有影響 Google 使用 AI 的決心:這是第一台搭載了 Gemini Nano Multimodality 多模態模型的手機,Google 宣稱這個模型比去年推出的模型要強大 3 倍,複雜程度也提高 3 倍。

除了新芯片,Google 為影像也做足了準備。

雖然 Pixel 9 標準版與上代 Pixel 8 標準版的變化不大,只是將超廣角攝像頭從 IMX 386 提升到 IMX 858,但在 Pixel 9 Pro 與 Pro XL 上,Google 選擇「一致強大」的方案:除了主攝使用三星 GNK 五千萬像素傳感器外,其他所有攝像頭都使用索尼 IMX 858 傳感器。

IMX 858 是目前影像旗艦中最常見的傳感器,1/2.51 英吋足以在適當的影像模組大小中擔任超廣角鏡頭與長焦鏡頭的成像任務——這與小米 14 Ultra 的相應焦段配置相同。

Pixel 從單攝「硬剛」雙攝的時代一路走來,終於在今天趕上了影像旗艦手機應有的硬件配置。

在這兩年的 Made by Google 中,硬件已經不再是傳統看點,風頭正盛的 AI 功能才是大家更關心的話題。 ‍

AI 影像,由「實」入「虛」

在 AI 浪潮襲來的時候,Google 企圖踏浪而行——去年的 Made by Google 與今年 Google I/O 2024 大會上,Google 公佈了大量 AI 技術,從生成式模型到自然語言處理、從獨立 app 到系統集成,這是一種行為上的「All in AI」。

祖比斯最認可的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凱(Alan Kay)有句名言:

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就應該自己做硬件。

Google 推出的 AI 新功能的第一位接棒者,自然是「親兒子」Pixel,而影像,便是手機 AI 的大展拳腳之處。

Google 將 Pixel 9 系列的相機稱呼為 「世界上第一款 AI 相機」,足以見證除了旗艦級別的攝影模組外,Google 對全新 AI 的加持抱有同樣的信心。

在 Pixel 8 中,有一個專為合照準備的功能:Best Take

在拍照時,有時難免會拍下不符合當時情景的表情和姿態,Best Take 會拍攝多張照片,通過 AI 選擇出這些照片中每個人最好的一部分自動合成,如果你對 AI 選擇的不滿意,也可以手動進行選擇,最後合成在一張照片中。

而在 Pixel 9 中,為了幫助你更好地合照,Google 又搞了新花樣:Add me

這個新功能企圖解決你在沒有外人的幫助下進行「非自拍合照」的困難——你只需要將 Pixel 9 舉起來拍攝朋友,再讓朋友在同樣位置將 Pixel 9 對準你,Add me 會自動幫你們合成在一張照片中。

這有些像攝影中常用的手法——堆棧:將相機穩定後,拍攝同一場景下不同位置的人物,再將這些拍攝的照片放入 Photoshop 或其他後期軟件中進行對齊,最後合成在一起,將不同的人物呈現在同一張照片上。

使用相機進行堆棧拍攝的照片使用相機進行堆棧拍攝的照片

現在,在 AI 的加持下,Pixel 9 在抬手之間就能完成這個複雜流程。

如果說 Add me 只是「堆棧」技術的自動化,那麼「Magic Editor」的新功能,則是將手機影像真正帶到了「真實」與「虛假」的交彙點。

升級後的「Magic Editor」成為了真正的「魔術編輯器」:除了前代的改變畫面曝光、去除背景與移動畫面元素外,只需要輸入相應的文字,就能創造出根據用戶腦海中的畫面。

簡而言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生圖模型。

文生圖,已經不算是 AI 技術中的「新鮮」傢伙了,例如 OpanAI 開發的 DALL-E 與開源的 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都早已是我們熟悉的作圖幫手,經過多次迭代,各類創作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使用 Midjourney 生成的圖片使用 Midjourney 生成的圖片

不過,傳統的模型都需要我們使用網頁或是 Discord 等渠道才能訪問,更有甚者需要自己配置本地的操作界面,才能順利使用,而 Pixel 9 系列則簡單多了——你只需要解鎖手機後輸入文字,Magic Editor 就可以幫你完成這一切。

這離不開 Google 對於生成式 AI 的技術儲備——Google 旗下的 Imagen 從 2022 年 5 月開始,就為使用者提供 AI 圖像生成服務,例如我們最討厭的人機驗證程序。

作為 Android 陣營的嫡長子,Pixel 一直以來都比較低調,但誰也不能忽視它的存在——Google 有任何新技術,總是第一時間交給它,久而久之,Pixel 變成了一種指路標:Add me 與 Magic Editor 兩個新功能,也許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 Android 對於 AI 攝影技術運用的方向。

虛與實的路口,是記錄與創作的分界線

Pixel 9 為 AI 影像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帶來了爭議:從攝影后期到 AI 介入,人們始終對「失去真實」這件事耿耿於懷。

的確,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照片好像被冠上了「真實」的緊箍咒:每張照片都必須是客觀的「證據」,一旦經過修改或是創造,就會被打上「P 圖」標籤,彷彿我們的生活也作了弊。

但照片不該如此——誰會為了百分之百的真實去按下快門呢?除了新聞與紀實攝影師很少有人這樣做。

哪怕是新聞攝影,也通過構圖規避了一些「真實」哪怕是新聞攝影,也通過構圖規避了一些「真實」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照片更多是一個載體,就像 Google 所說的:

通過我們的 AI 技術,照片不僅僅是一張圖像,而是捕捉和重現生命中重要時刻的方式。

這些重要時刻,總是充滿情緒與主觀——能引動我們按下快門的,常常是引起悸動、喜悅與驚奇的瞬間。

於是這些濃縮著我們所思所想的照片,成為了寶貴回憶的載體。

手機的白平衡不能幫我留住金色的餘暉,AI 可以手機的白平衡不能幫我留住金色的餘暉,AI 可以

但照片太過客觀,往往與我們腦海中的回憶「對不上號」,這時候,使用 AI 修改或是創作照片,都如同那句經典的攝影言論:

我不是在 P 圖,只是還原當時眼裡看到的美景。

雖然這隻是一句攝影論壇上常用於應對後期指責的找補言論,但恰恰命中了 AI 技術對照片的意義:使用工具,讓人們的照片,更輕鬆地貼近回憶。

在 19 世紀末,隨著攝影的出現,寫實的任務開始由繪畫過渡到攝影,印象派這種脫離完全寫實的繪畫新理念開始抬頭,並引領風潮。

現在,隨著 AI 的出現,攝影也進一步擴展了自己的邊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創作」照片,無論你反對還是支持,攝影,已經走上了這麼一條不會回頭的道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ID:ifanr),作者:周奕旨,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