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筆芯、牛奶盒成商品,作業形式主義得治
【空筆芯、牛奶盒成商品,#作業形式主義得治#】空牛奶盒,已剪開洗淨晾乾,28元100個包郵;空筆芯,真實用完、拒絕放墨,100根,21.14元……據北青深一度報導,不少地方的不少學校出於環保教育目的,要求學生每月收集空牛奶盒,並將其視作一種作業,一些學生完不成任務,導致家長不得不網購「作業」,進而催生了上述商品。
有網民認為,學校搞環保教育,給學生佈置有關環保主題作業,其出發點和初衷是不錯的。但是,搞什麼教育都要佈置什麼作業,這種「教育病」得治。這不但會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家長的作業焦慮,而且會導致教育與作業異化為形式主義。
表面看,學校開展環保教育,給學生佈置環保作業,是對作業的創新,不再只佈置書面作業,而是有實踐作業、探究作業。但是,收集空牛奶盒、空筆芯,有實際教育意義嗎?而且,這類作業很容易變為家長以形式主義應付,從網上購買空牛奶盒、空筆芯,就是這麼來的。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學校在推進五育並舉,要求學校要開展美育、體育、勞育等。這一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不少學校在推進時,想到的就是給學生佈置各種作業,甚至出現以作業代教育的傾向。如開展勞動教育,給學生佈置勞動打卡作業,要求拍照上傳。而這種打卡作業往往變為家長做完後,讓孩子擺拍。不但沒有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還讓學生跟著學會了弄虛作假。
或許,以作業代教育,在學校看來確有諸多好處。其一,學校不需要為開展這些教育投入什麼師資,也不用加強課程與有關教育基地建設,就在給學生佈置作業上做文章;其二,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可以用於展示學校教育取得的成果。這也導致很多家長的直觀感受是,學校佈置的五花八門的作業越來越多。
總體來看,一些基礎教育學校辦學,還存在功利化、短視化的問題。功利化的具體表現就是,一方面只重視與升學相關的學科知識教育,其他的教育並不真正重視;另一方面則是在對待非學科知識教育時,只關心學校能展示什麼,並不關心學生的收穫與成長。
顯然,學校不深入推進相關教育,只給學生佈置作業任務,這會讓這些教育停留在概念上。如環保教育,本來需要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學校社團活動、課後活動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但一些學校所開展的環保教育,就是讓學生拾垃圾、回收廢品,這哪是現代環保教育呢?
這並不是說,開展這些教育時,就不要佈置作業。給學生佈置作業,首先需要有對學生相應的教育,有完整、系統的教育方案,在此基礎上要對佈置給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論證,包括作業有何意義、完成作業需要什麼資源、學生能否自主完成、如何評估作業效果等。
當「做作業」變為「買作業」時,這樣的作業就經不起質疑、推敲。梳理相關報導可以發現,在家長開始網上購買空牛奶盒之前,就盛行在網上購買親子手工作業。而這類作業,就是把給學生的作業佈置給家長。
面對當前存在的作業亂象,必須扭轉以作業代教育、動輒佈置作業的形式主義傾向。對於學校推進的教育改革和作業創新,不要看表面的「成果」,而要強化過程評價,即關注學校開展相關教育的過程,以及學生的過程性教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