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抖音洗腦神曲爆火,我們和五條人客座吉他手聊了聊:最大的限制在於人的想像力

搶走人類工作之前,AI 先幫我們維權。

一首因為鼻子被隆鼻機構做毀而寫的維權歌曲爆紅網絡,這首歌全由 AI 製作,卻仍然收穫了大批聽眾的喜歡,短短 5 天時間就突破了 100 萬播放量,還登頂了微博熱搜榜。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和「五條人」樂隊客座吉他手、「冊紙」樂隊吉他手小斌聊了聊,他的觀點是: AI 就是音樂時代的「智駕」。 

《樂隊的夏天》名場面,左起分別是「樂夏前工作人員」世傑、仁科、小斌、阿茂 《樂隊的夏天》名場面,左起分別是「樂夏前工作人員」世傑、仁科、小斌、阿茂 

AI 助力找回「媽生鼻」 

「還我漂亮鼻子,還我漂亮鼻子……」不斷重覆的洗腦歌詞暴躁憤怒,但曲風卻柔和優美,極大的反差加強了「把我變成格格巫」的幽默風格,使其很快就在網上爆火,短短 5 天時間就突破了 100 萬播放量,還登頂了微博熱搜榜。 

但這首歌的背後有著一個充滿辛酸的頗具戲劇性的故事。抖音博主秦新宇(事發前 20 萬粉絲,如今已經 115 萬粉絲)在整容機構手術隆鼻,結果拆線後發現鼻子形狀嚴重失真,整形效果不僅未達預期,反而讓她的外貌出現了明顯的問題,鼻樑變得不自然,甚至有些「鷹鉤鼻」的感覺。 

這種結果讓秦新宇極為崩潰,原本期待變美的她反而被毀了原本自然的面貌。 

整容被毀後的鼻子側面看甚至有點像《西遊記》裡面的妖怪 整容被毀後的鼻子側面看甚至有點像《西遊記》裡面的妖怪 

在這首歌之前,秦新宇已經維權長達半年的時間,並且訴諸了各種渠道,但都沒有得到理想的處理結果。 

作為一名互聯網從業者,秦新宇本身就有不錯的網感,為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他開始另闢蹊徑,拍攝了一系列搞怪影片,反諷這家店前台、麻醉師、美容師、治療師、售後都是一個人,還用礦泉水瓶模仿「小莉幫忙」等名場面,但都反響平平。 

秦新宇模仿《小莉幫忙》,用山東方言說「整前他們說我像吳彥祖,整了之後結果像格格巫。」 

直到網民給他提建議:「何不用 AI 把這些做成一首歌?」於是他決定加大力度,就有了這首《還我媽生鼻》。 

在直播中,他在播放歌曲的同時,加入了誇張的舞蹈動作、面部表情,還會在歌曲間隙卡點大喊「還我媽生鼻」這樣簡單有力的口號,迅速調動了網民的情緒,更加強了洗腦程度,一時間讓這首歌突然爆火。 

隨著這首歌的爆火,各種博主開始使用這首歌進行二次創作,出現了 Rap、R&B 等不同版本,甚至成為大量抖音影片的背景音樂,甚至這首歌已經出現在了 KTV 里。 

來自抖音用戶「卝KUANG」 

抖音上甚至出現了《媽生鼻》手勢舞挑戰 

歌曲裡提到的「歐雅醫療美容」成為了打卡聖地 歌曲裡提到的「歐雅醫療美容」成為了打卡聖地 

更有甚者,網上還出現了疑似網民惡搞整容機構,推出了 diss back 的歌曲《不還媽生鼻(那咋了)》,甚至還有再次回應 diss back 的歌曲《憑什麼不還媽生鼻(反擊版)》,也想蹭蹭流量的紅利,讓這一事件的熱度持續升溫。 

或許很多人會將 AI 音樂當作一個有趣的新奇玩物,但在這起維權事件中,AI 音樂卻被意外賦予了一個新的角色。 

而這首歌之所以能夠爆火,「五條人」樂隊的客座吉他手小斌認為體現出 AI 音樂讓很多人喜愛的關鍵——熟悉感,他在接受 APPSO 採訪時說道: 

我聽過一個說法覺得比較有意思,就說有一群發達國家的一些電影製作人,拍了一個關於城市紀錄片給一些非洲的、沒有接怎麼接觸過現代社會的人去看,結果他們是對這個短片最大的反應是片子裡的一隻雞。因為他們對這隻雞更熟悉,所以只有當這隻雞出現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才是最大的。我覺得大概可以這麼理解:我們本身就更偏愛熟悉的東西,這是 AI 生成的音樂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的原因。

恰恰 AI 音樂由於大量存在拚湊的內容,因而很容易給聽眾熟悉感,這是 AI 音樂讓很多人更容易接受的更深原因,正如這首歌網易雲應用評論區一位網民的評論: 

AI 生成的歌曲讓很多聽眾「沉迷」其中的同時,也帶來了現實的價值。在 7 月 28 日發佈的影片中,秦新宇表示機構方面已經做出回覆,相信將會得到一個公平的結果。 

無獨有偶的是,最近很多極氪車主也同樣深陷維權風波之中。 

極氪汽車因技術更新,導致智能駕駛系統無法在老款車型上升級,同時新款車型價格又低於老款,許多車主買車才幾個月的時間,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新車變「舊車」,對此非常不滿,並組織起了維權活動。 

我們仿照《還我媽生鼻》,完全使用天工 AI 生成了一首《還我智駕芯》。雖然會出現一些讀音錯誤,比如把「氪」讀錯,但整體聽起來旋律簡單、歌詞重覆,總而言之就是——很洗腦。 

這種「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做法雖然抽像,但也扭轉了受害者弱勢的地位,使其能夠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進而推動維權進展,也可以看做是 AI 時代讓一個人變成「超級個體」的具體案例。 

AI 音樂應用不僅給了普通人創作音樂的權利,在後續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它也是音樂行業的「先進工具」。 

對話「五條人」客座吉他手:AI 是音樂里的「智駕」 

接受採訪的小斌曾是「梅卡德爾」樂隊前吉他手,目前是「五條人」樂隊客座吉他手、「冊紙」樂隊吉他手,曾參與過眾多Livehouse、音樂節、直播及綜藝演出。

所在樂隊「冊紙」剛剛經歷過一輪全國巡演,對搖滾樂、朋克音樂感興趣的朋友們值得關注。

演出中的小斌 演出中的小斌 

Q:你身邊的人,音樂人、樂手,或者說做這個行業內的人,他們使用 AI 的情況怎麼樣?

A:我個人而言,我比較看好的是 「AI 剝離樂器」這個功能。這個還是很好用的,就包括你想彈一些 cover(翻彈)或者你想聽聽某一個樂器的細節的時候,它能把處理好的音樂再很清晰地分離的出來,這個技術我覺得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以前是光靠頻段來區分的,比如你吉他的這個頻段分割出來,但其實(這個頻段)裡面還會混雜很多貝斯什麼的別的樂器,現在技術是能做到,吉他這一軌是比較乾淨的,可能有時候他捕捉會有點失誤,但是已經很好用了。 

編曲軟件 Logic 中的「分軌拆分器」 編曲軟件 Logic 中的「分軌拆分器」 

還有的就是 AI 生成的鼓,或者 AI 生成的貝斯之類的。其實這個在 AI 出現之前也有,比如這個 Logic 它就有個自動鼓機,它會根據你貝斯的重拍來調整他的底鼓什麼的。但這個還是算不上是到 AI 這種級別了,只是一個簡單的很好用的小功能。但現在是有 AI 貝斯、 AI 鼓手都有了,和聲也能大概地檢測出來。 

我覺得(AI 音樂)最大的限制還是在於學習樣本的複雜程度,還有人本身對它的想像力吧。我覺得如果說你能給它的提示詞更豐富一點,它拿到更多的樣本,可能會更有用。但如果你只是給它一些朋克什麼的,它還是會給一些最刻板的朋克。它對創造一些比較基礎的音樂還是很有用的。 

要說我的顧慮就是,它可能會確實會侵佔一些音樂人的生存空間,就是一些比較基礎的那部分,因為聽眾確實是不會去想問題。據我所知在「幹活」的時候,有些人會用 AI 鼓手,其實就相當於傳統的鼓機的作用,但是會更貼切你做的音樂,不用修改太多東西。比如給一個公司做一個商用的伴奏,就可以直接不用修改很多東西,在這個基礎上做別的內容,會節省一些精力。 

Q:這些 AI 工具現在在音樂製作中有沒有一些比較實際的案例。

可能就有一首很火,但是他用的是 AI 模擬一個人的聲音。你知不知道披頭是去年還是前年,有一首歌就是用 AI 還原連儂和保羅的聲音重新編曲做的一首歌。 

(使用 AI 從 John Lenon 生前留下來的錄音樣帶提取人聲,並重新編曲、混音製作出的完整版新歌《Now And Then》,被評論為「AI 在音樂行業中爭議最小的一次應用。」) 

號稱「披頭士最後一首歌」的《Now And Then》 號稱「披頭士最後一首歌」的《Now And Then》 

我聽了一下,感覺還挺好的,就是像是肯定像的了,因為它也是有這個能力的。這可能會是一個挺好用的用途,對吧?比如說還原一下某個去世的歌手、樂手。 

但我覺得這個功能最大問題應該是版權問題,就是對肖像權也好,或者對你的人聲的識別權利。比如有人用你的聲音唱一首歌,他賺了很多錢,他應不應該給你錢?或者你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你聲音被人用來做一首歌,就是這麼一個問題。 

我記得之前挺多用孫燕姿的聲音,那孫燕姿一分錢沒收到。大家原本用她聲音唱的歌要給她錢,但人家搞的 AI 歌不收錢,那她的收入可能也會受一定的影響。所以 AI 人聲更大的問題是版權的問題。 

影片網站上關於「AI 孫燕姿」的搜索頁面,不少影片播放量已經超過 100 萬 影片網站上關於「AI 孫燕姿」的搜索頁面,不少影片播放量已經超過 100 萬 

Q:最後一個問題,就是 AI 會產生像合成器這樣的影響嗎?

我覺得可以這麼理解哈, 以前的車都燒油,合成器就好像新能源汽車,AI 就像各種「智能」駕駛系統。合成器是樂器,目前已經有硬件和軟件兩種形態,是某些音樂的一部分。 AI,是音樂生產工具或輔助工具,不是一種樂器。 

但如果問題是 AI 的誕生對音樂有沒有可能產生像合成器的誕生對音樂的影響,那答案是:絕對可以。

AI 音樂應用——下一個「合成器」 

之所以會提出最後一個問題,主要在於 我們必須反思,在技術不斷進步、工具越來越強大的今天,音樂創作的本質是否正在被改變。

實際上,音樂從來不僅僅是一個關乎樂器的藝術,正如小斌所言: 「最大的限制在於人的想像力」。縱觀 80 年代至今的流行音樂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 清晰的趨勢:技術與音樂的結合不斷推動著流行音樂的普及與演變。這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合成器。 

擁有獨特音色,影響力巨大的 808 鼓機 擁有獨特音色,影響力巨大的 808 鼓機 

豐富的音源、獨特的音色、輕便的體積、價格以及模塊化的設計,讓它成為了很多音樂家們的利器。 

聽眾們也越來越熟悉合成器的電子效果和聲音,讓電子音樂從實驗音樂成為越來越世俗化的音樂,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甚至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音樂風格——合成器流行「Synth-pop」。 

合成器流行成為「新浪潮(New Wave)」音樂的重要分支 合成器流行成為「新浪潮(New Wave)」音樂的重要分支 

但由於合成器流行音樂作品普遍缺乏藝術的開創性和音樂素養,所以儘管其在商業上較為成功,卻在業界備受質疑,很多人認為合成器的創作和演奏有違音樂藝術家的追求。 

但後來合成器的流行成為了大勢所趨,成為了後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重要元素,直接影響到後來諸多流派,成為現代音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如今的 AI 音樂或許也有相似的境況。對於更多不懂音樂的人而言,AI 音樂應用更多的意義在於,給了我們一個「玩音樂」的機會,就像不久前「自動擋」吉他 liber live C1 的爆火,讓很多人第一次不用經歷繁瑣的學習過程,就能體會彈唱的樂趣: 

樂器不是剛需,但彈唱是。寫歌不是剛需,但音樂是。

無弦吉他 liber live C1 無弦吉他 liber live C1 

更重要的是,這背後隱藏著的創作可能,降低了音樂對門外漢的門檻,讓更多人能夠通過 AI 的創作取得影響力,正如前面秦新宇使用 AI 創作歌曲一樣。 

給非專業人士降低門檻,為專業人士提供實用工具。 

這或許就是 AI 音樂應用在當下的最大意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PPSO」,作者:王萌,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