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公司紮堆投放B站,Kimi 最猛

2024年,Kimi AI智能助手在B站的首頁和影片推薦區頻繁出現,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這個由估值超過30億美元的AI獨角獸「月之暗面」推出的智能助手,以其高昂的推廣費用和激進的投放策略,引發了AI行業的用戶增長戰爭。

Kimi的投放讓自己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同時大幅提高了B站的流量價格,給其他AI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Kimi的高額投放策略

Kimi的背後,是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AI獨角獸公司「月之暗面」。

從2024年春節開始,月之暗面便將Kimi的營銷重心轉移到了B站。Kimi在B站的推廣鏈接無處不在,用戶隨處可見。

這種高頻率的曝光背後,對應著巨大的營銷投入。

據業內人士透露,月之暗面為Kimi在B站的每一個用戶轉化支付的費用高達30元。一個從業者表示,近期每一個Kimi PC端的用戶轉化成本在38元至40元之間,這意味著Kimi每獲得一個註冊用戶,月之暗面至少要支付30元的費用。如此高昂的CPA(Cost Per Action,用戶轉化人均成本)報價,在AI行業內實屬罕見。

一名投資人評價道,「在成立不到兩年,並且商業化還未成規模的企業中,能承受如此高的營銷費用是非常罕見的。」

這也使得Kimi成為了AI行業內的「鯰魚」,因為它的高額投放讓其他AI公司倍感壓力,迫使其他公司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投放策略。

在2024年之前,大多數AI公司的市場部會議重點是討論如何應對OpenAI的競爭,但自2023年10月Kimi上線以來,研究Kimi的用戶裂變渠道,成為了市場部的頭等大事。

Kimi的成功,一方面是其產品的優勢,另一方面在營銷渠道上的表現也功不可沒。

Kimi的投放如何影響B站市場

在2023年中,某家AIGC公司曾以5元左右的CPM(Cost Per Mille,千次曝光成本)價格,在B站獲得了70%以上的註冊轉化率。然而,在Kimi大舉進軍B站後,再以相同的價格進行投放,其轉化率幾乎減半。

這清楚地表明,Kimi的高額投放正在壓制其他公司在B站的流量獲取。

許多公司不得不提升自己的投放預算,以應對Kimi帶來的競爭壓力。這會直接拉高其他AI公司的獲客成本,進而被迫調整財務模型。

儘管AI企業在這場營銷大戰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能否獲得相應的商業回報,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隨著這場營銷戰的持續,流量平台如B站將繼續從中獲利。正如一位AI從業者所調侃的那樣,「在AI時代,商業化最成功的,或許是B站。」

AI產品的市場反應

隨著Kimi的迅速崛起,整個AI行業的市場格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在Kimi之前,許多AI產品都只是曇花一現,無法長期保持用戶的關注度。然而,Kimi的成功打破了這一魔咒。

自2023年10月發佈以來,Kimi以其獨特的「長文本生成」功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並在短時間內成為現象級的產品。即使在2024年4月,Kimi仍然保持著60%的PC端訪問量增速,穩居AI產品榜首。

B站的「年輕、喜歡新鮮事物、會整活」的用戶畫像,與Kimi的目標用戶群體高度契合。這使得Kimi在B站的投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訪問量在2024年3月一度增長了402.9%,遠遠超過了智譜AI的智譜清言和MiniMax的海螺AI。

自2024年4月以來,越來越多的AI公司開始在B站上進行投放,試圖複製Kimi的成功。字節的「豆包」、天工AI、MiniMax的「星野」等AI產品紛紛在B站上出現,試圖在這一平台上爭奪用戶。

隨著線上渠道的逐漸擁擠,AI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線下。地鐵站、電梯、機場等線下場所,成為了AI公司新的投放戰場。智譜清言的地廣、字節豆包的機場廣告,都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AI公司通過這種全方位的投放策略,試圖在市場上佔據更大的份額。

雖然月之暗面擁有豐厚的融資支持,但高達30元/人的獲客成本仍然讓部分股東感到不可持續。對於大多數AI創業公司來說,面對如此高昂的營銷費用,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賭博。

一名投資人預測,AI行業的這場營銷大戰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上半年。到那個時候,AI企業的主要任務將不再是簡單地獲取用戶,而是如何從中篩選出能夠付費的核心用戶,最終實現商業化。

誰將是最終的贏家,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