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這一點,憑什麼叫國民SUV?

汽車消費,可能是買家秀和賣家秀差異最大的領域。尤其是現在價格戰激戰正酣,越來越多的車企為了拉低價格,而砍掉一些用戶感知度不高的配置。

砍哪個配置,都不能砍掉智駕。今年開始,「無智駕,不買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方正證券研報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高階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僅為2.7%,預計2024與2025年高階自動駕駛滲透率將達到8.9%、14.1%,自動駕駛行業有望實現從0到1的拐點。」

8月26日,問界新M7 Pro正式上市,全系標配華為智駕:HUAWEI ADS基礎版智能駕駛系統,實現高速、城快智駕及智能泊車等功能。

至此,問界新M7 Pro與問界新M7 Ultra形成了全新搭配。而Pro版車型,並不是在Ultra版車型上砍成本砍配置,而是從用戶的需求點出發,加長智能化的長板。

把安全保障標準化

「人是100%刹不住的,但是幸好有問界新M7的AEB幫我刹住了。」在8月26日的鴻蒙智行新品發佈會上,問界的車主在影片中如是說道。

銷量越大,責任越大。問界新M7累計大定突破24萬輛,今年已累計交付13萬輛新車。在銷量背後,我們還應該更關心另一項與用戶息息相關的數據——截至2024年8月,問界新M7系列避免可能碰撞的次數26萬次。

擁有全向防碰撞能力的問界新M7 Pro,正在從一個更高的維護去服務於用戶。要知道,一款保有量夠大的車型,每天在路上跑,每一台車所避免的交通事故累計到一起,對於社會來說是一件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比如「防禦性駕駛」,說白了就是不光自己不撞別人,還要防止別人撞你。在問界新M7 Pro上標配了ELKA緊急車道保持輔助,人駕模式下,在車輛偏離當前車道且存在與他車碰撞、駛離道路邊界等風險時,緊急輔助駕駛員轉動方向盤以規避和減輕碰撞風險。

在問界新M7 Pro上,前向AEB自動緊急製動生效範圍4-130km/h,刹停時速提升至110km/h,側向防碰撞生效範圍40-130km/h。這意味著,在國內很多的高速公路上,新M7 Pro也能夠達到AEB觸發的範圍。

最值得一提的,是後向防碰撞生效範圍能做到4-15km/h。從新聞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倒車時刹車當油門踩的事件。而問界新M7 Pro後向防碰撞能力,可以識別後方的兒童、錐桶、防撞桶等障礙物,倒車也安全,借用車主的話說,就是「給你一個看不見的一個保障」。

以前卷這些參數都是在高配車型,或者需要額外加錢選配的頂配才有。但從問界新M7開始,全系的安全標準都有了提升。

相較於Ultra版而言,Pro版少了激光雷達,但硬件層面依然是主流水平。華為視覺智駕方案配備了3個毫米波雷達、10個視覺感知高清攝像頭組及12個超聲波雷達,實現不依賴激光雷達的視覺智駕方案。該方案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路況、車輛、行人等進行精準識別和預判,實現高度自動化駕駛。

視覺智駕落地的背後,離不開華為多年的積累。早在2013年前後,華為就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最重要的,就是擁有龐大的數據庫。截止目前,華為智駕的總里程已經超過4.6億公里,在雲端用於學習訓練的算力突破了5EFLOPS(每秒執行5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最終支撐了車端的智駕可靠性。

換句話說,鴻蒙智行旗下車型的技術和數據積累,都凝聚在了問界新M7 Pro上。用更高的性價比,為更廣泛的消費者來到真真切切的智能化體驗。

加量不加價,Pro才是真Pro

在價格戰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車型會推出減配的入門級車型。用更低成本的智駕方案,去拉低產品的售價。但無論是用戶購置時所獲得的功能,還是體驗持續迭代的能力,都不達不到發佈會上承諾的效果。Pro版更像是減配,而Max才是真正的基礎版。

在問界新M7車型上,Pro即是高配,Ultra立在雲霄。

具體來看,華為視覺智駕方案HUAWEI ADS基礎版主打高速智駕及智能泊車輔助,覆蓋絕大部分常用場景,實用性高、易用性強;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華為高階智駕方案主打城區智駕及更高階智能泊車輔助功能。

本質上,消費者入手的門檻降低了,但高頻使用場景下的體驗並沒有縮水。

像HUAWEI ADS 基礎版不依賴高精地圖,全國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實現 NCA 智駕領航輔助,自動上下匝道,遇到道路施工、錐桶改道等場景,具備一定的自動換道避障繞行能力。支持高速城區LCC,支持LCC Plus紅綠燈控車。

要知道,現在大多數的車型上的LCC功能還不會看紅綠燈,哪怕是搭載了激光雷達的車型,也不一定能精準地完成紅綠燈控車。

當然,Pro版不是為了追求花哨,而是實用。問界新M7 Pro版的用戶,能夠提供高速公路NCA,大大緩解長途自駕、跨城出行緊張情緒。城市快速NCA,市區通勤上車即用,早晚高峰期不疲憊。真正地把智駕每天都用起來,而不是搞小範圍的「早鳥測試」。

再說說泊車,問界新M7 Pro還能覆蓋超160種泊車場景,可精準識別超多類型車位,除了常規的垂直、平行、斜列等標準車位,以及空間車位、嵌草磚車位;還支持多方式多角度泊入泊出,車頭或車尾不同方向泊入泊出,以及人駕與智駕模式的自如切換。在遇到複雜的斷頭路、窄車位時,也可以從容應對,可見即可泊。後續還能OAT升級AVP代客泊車能力。

眾所周知,好的智駕體驗,還需要好的底盤作為支撐。問界新M7 Pro這次全系升級CDC可變阻尼減振器,支持與智駕硬件協同工作,對前方路面實時預瞄並調整。

具體來看,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能提供100次/秒調節速率,舒適性、操控性雙提升。較軟、標準、較硬三檔模式可調,隨車速變化、路況變化對阻尼自動調節。尤其是,對車輛俯仰抑制效果提升29.3%,濾振效果提升19.2%。

無論是人駕還是智駕,都能提供不暈車、更高級的駕乘感受。可以說,問界新M7 Pro的這次推新,讓Pro的命名不再是簡配的代名詞。

25萬級迎來價格屠夫?

探究智駕拐點的到來,一個不可忽略的時間節點是2023年下半年。據分析機構傑蘭路2023年年底的一項調查,在購買35萬元以上車型的消費者中,把智能駕駛作為其購車原因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在購買20萬至30萬元車型的消費者中,這個比例也超過四分之一。

智駕正在進入一個快速的飛輪式增長階段。高階版的智駕不斷地提升系統的能力上限,技術下放到基礎版的智駕上,快速實現規模效應後,反哺高階智駕的能力繼續提升。

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掌控「飛輪式增長」的能力。問界M7 Pro的背後,離不開華為對智能化供應鏈的深度投入的結果。華為自研了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芯片(智能座艙芯片、智能駕駛芯片)以及電驅動系統、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並深入研究攝像頭、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算法,硬件全方位佈局,自研零部件實力卓越。

華為智駕的入手門檻下探,意味著20-30萬價位迎來了新的「價格屠夫」。根據易車發佈的數據來看,大眾汽車以39.10萬輛的累計銷量,佔據了20.62%的市場份額。其次是特斯拉和豐田。這三家車企,都是各自細分領域中,成本控制的好手。

從問界新M7 Pro的定價策略不難看出,成本、智駕體驗要兩手抓。具體來看,這次公佈的四個版本:五座後驅智駕版 24.98萬元,六座後驅智駕版26.98萬元,五座四驅智駕版26.98萬元,六座四驅智駕版28.98萬元。

問界新M7 Ultra上市50天,成功交付3萬輛。問界新M7 Pro的到來,毫無疑問就是要承接這樣的熱度。清晰的配置區分,對消費者而言,能夠更精準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車型。

如今,國民爆款潛質已經顯現。賽力斯汽車總裁何利揚表示,問界新M7 Pro的交付週期在2~4周,計劃上市第一週的交付量超過3000輛;上市首月交付量計劃超過1萬輛。

寫在最後

隨著市場競爭走向白熱化,越來越多汽車品牌放棄原先的定位,一邊以價換量、低價求生,一邊降低品質上的自我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品牌、一款車想同時做到價格向上、銷量增長、品質領跑這三點,難如登天。

問界新M7是一個逆襲成功的案例,通過技術與功能上的全面領跑,掌握了市場定價權,實現了自身銷量與均價的雙重飛躍,同時也支撐問界品牌以及鴻蒙智行實現「逆週期」向上。

特別策劃